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美麗鄉村污水處理設備>> 美麗新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美麗新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一級處理
從傳統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流程來看,一級處理部分以污水收集粗、中、細格柵或水力篩、沉砂池及初次沉淀池等物理處理來達到一級處理。近期主要的發展為處理設備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各種機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各種新型處理構筑物的應用等。
二級處理
從污水二級處理工藝來看,仍然以生化處理為主,典型的流程格局仍為污水經格柵到沉砂池到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消毒接觸池后排放。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水中難降解的有機物,以及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
經過以上三級處理之后,基本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
目前國內城市污水的主流處理方法
(一)活性泥技術
簡單來說活性泥技術就是利用活性污泥去除水中的有機物。首先是回流的活性污泥和污水同時進入曝氣池,并將空氣打入曝氣池,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曝氣池中微生物吸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淀池進行分離操作。后就可以向外排放凈化后的水,分離出一部分活性污泥通過回流系統,回流至曝氣池,另一部分將從系統出中排出。
(1)AB法
該工藝將曝氣池分為高低負荷兩段,各有獨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統。高負荷段(A段)停留時間約20—40分鐘,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為主,同時發生不*氧化反應,生物主要為短世代的細菌群落,去除BOD達50%以上。B段與常規活性污泥法相似,負荷較低,泥齡較長。
AB法A段效率很高,并有較強的緩沖能力。但是,AB法污泥產量較高,A段污泥有機物含量*,污泥后續穩定化處理是必須的,將增加一定的投資和費用。另外,A段在運行中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產生臭氣,影響附近的環境衛生,產生硫化氫、大糞素等惡臭氣體。對于污水濃度較低的場合,B段運行較為困難,也難以發揮優勢。目前有僅采用A段的做法,效果要好于一級處理。當對脫氮除磷要求很高時,A段不宜按AB法的原來去除有機物的分配比去除BOD,因為B段曝氣池的進水含碳有機物含量的碳/氮比偏低,不能有效地脫氮。
(2)SBR
序批式反應池(SBR)屬于"注水——反應——排水"類型的反應器,在流態上屬于*混合式,氮有機污染物確實隨著反應時間的推移而被降解的。其操作流程由進水、反應、沉淀、出水和閑置五個基本過程組成,從污水流入到閑置結束構成一個周期,所有處理過程都是在同一個設有抱起或攪拌裝置的反應器內依次進行,混合液始終留在池中,從而不需另外設置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據“淺層沉淀”原理,在沉淀池中加設斜板或蜂窩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種沉淀池。按水流與污泥的相對運動方向劃分,斜板(管)沉淀池有異向流、同向流和側向流等三種形式,污水處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異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美麗新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少等優點,常應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業廢水的隔油等預處理過程,其處理效果穩定,維護工作量也不大。很少應用于污水處理的二沉池工藝中,因為經過生物處理的混合液中固體含量較大,使用斜板(管)沉淀池處理時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差,效果不穩定;而且由于混合液溶解氧含量大,斜板(管)上容易滋生藻類形成生物膜,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能堵塞斜板(管)的過水面積,清理起來非常困難。
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負荷比普通沉淀池大約高一倍,因此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潛力或需要壓縮沉淀池占地時,可以采用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常用斜板(管)沉淀池的進水從斜板(管)層的下部進入后,由下向上.流經斜板(管),懸浮顆粒沉降在斜板(管)底面,在積聚到一定程度后自行下滑至集泥斗由穿孔管排出池外,上清液則在沉淀池水面由穿孔管收集或由三角堰溢流而出。斜板(管)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斜板垂直凈距一般采用80~120ram,斜管孔徑一般為50~80mm。斜板(管)長度一般為1.0~1.2m,傾角一般為60°。斜板(管)上部水深和底部緩沖層高度一般都是0.5~1.0m
(2)斜板上端應向沉淀池進水端方向傾斜安裝。為防止水流短路,在池壁與斜板的間隙處應裝設阻流擋板。
(3)進水方式一般設置配水整流布水裝置,常用的有穿孔配水板和縫隙配水板等,整流配水孔流速一般低于0.15m/s。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在池面上沒置多條集水槽的方式,集水槽的集水方式為孔眼式或三角堰式。
(4)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集泥斗收集污泥后靠重力排泥,每日排泥l~2次,或根據具體情況增加排泥的頻率,甚至連續排泥。
(5)初沉池水力停留時問一般不超過30rain,二沉池一般不超過60min。
(6)斜板(管)沉淀池必須設置沖洗斜板(管)的設施,沖洗可以在檢修或臨時停運時放空沉淀池,用高壓水對斜板(管)內積存的污泥*沖刷和清洗,防止污泥堵塞斜板(管)、影響沉淀效果。
(7)升流式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負荷一般為3~6m3/(m2˙h),比普通沉淀池的設計表面負荷高約一倍,池內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30~60min。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