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100t/d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100t/d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
高負荷生物濾池工藝
高負荷生物濾池工藝初是由美國提出的,是一種為了處理城市污水,使其達到城市生活質量標準而開發的新的工藝。在此之后,我國建立了大型的實驗室,并對工程設計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終研究出其項目參數。
生物濾池的材料不盡相同,既可以用卵石鋪面,也可以用塑料鋪面?,F在的生物濾池主要采用的是較高的負荷。目前,我國研究中采用的生物濾池主要是由卵石填充的。生物濾池BOD5的去除率一般為50%以下為好,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溶解難以降解的物質。我國之所以大規模使用卵石鋪面,主要是因為其價格低廉。
高負荷生物濾池工藝中一個關鍵的環節為,固體接觸池通過將污泥和生物濾池混合,使其曝氣,并進行生物吸附,使廢水中的生物膜沉淀,同時吸附、降解有機污染物。這樣,污水停留的時間就比較短。我國設計的高負荷生物濾池的停留時間一般為1 h左右,并且固體接觸池的負荷比一般的污泥池要高。
絮凝沉淀池一般不借助于外力絮凝,它主要根據生物原理進行設計,污漬去除效果較好。高負荷生物濾池主要具有以下3方面的優點:①負荷高、工程成本低,且消耗的能源較少。研究結果表明,高負荷生物濾池工藝的資金投入比之前所使用的傳統污泥法少20%.②擁有生物膜法所有的優點,操作簡單,運行穩定,能夠耐得住強大的沖擊。③凈化后的水質較好。運用高負荷生物濾池工藝能夠將懸浮物降解到15 mg/L以下。我們都知道,要將懸浮物降解到20 mg/L之下也是極其困難的事。
生物曝氣濾池工藝
生物曝氣濾池工藝源于歐洲,被廣泛應用于法國、英國等國家。發展至今,生物曝氣濾池工藝已經成為一種脫氮除鱗的工藝。
生物曝氣濾池工藝與污水處理所使用的濾料有所不同,其運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①從池底注水,在此基礎上與空氣實現同向流動;②從池上進水,我們將其稱作“向下流”。一般同向流動時負荷較高,出水水質較差,因此必須設置第二沉淀池。
目前,國內主要采用的技術是逆向流。生物曝氣濾池工藝可以運用填料的濾池而形成一種工藝膜法,或者在操作過程中投入鐵鹽,使其成為一種脫氮工藝。
100t/d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生物接觸轉盤工藝
生物接觸轉盤工藝在生物膜法污水處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污水灌溉的一種優化。這種處理工藝能夠使菌類微生物盤附在轉盤上長期繁育形成一種膜狀。污水沉淀池通過使污水與生物膜接觸,將微生物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物,使污水得到凈化。該工藝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在60年代初,德國出現了套生物接觸轉盤。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污水處理中都會用到這一工藝,并且運行的裝置大約有4 000套。雖然生物接觸轉盤工藝耗能少、費用低,但是由于運行之初的造價特別高而使其大規模應用存在較大的困難。
工藝特點
①用分段法提高凈化能力。生化過程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有機物被吸附在污泥上或存在細胞內進行生物合成,這個吸附合成速度很快。第二階段的生化過程以氧化為主,速度較慢。
②用加接觸層的辦法來提高沉淀池效率。對沉淀池的生物膜采取沉淀的辦法,對細小的懸浮物采取濾層截留的辦法,沉淀池區上升流速6.5~7.5m/h;澄清區停留15min。
③接觸氧化工藝只需0.5~1.0h就可以達到活性污泥工藝8h的效果。主要靠生物膜,把氧化池分為兩段,沉淀池加接觸層,接觸氧化池分離下來的污泥含有大量氣泡,宜采用氣浮法分離。
基本特點
1、由于填料比表面積大,池內充氧條件良好,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較高。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2、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流*混合,故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點,但又與一般生物膜法不盡相同。
一、供微生物吸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廢水中,所以生物接觸氧化池又稱淹沒式濾池。
二、采用機械設備向廢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濾池靠自然通風供氧,相當于在曝氣池中添加供微生物吸附的填料,也可稱為接觸曝氣池。
三、池內廢水中還存在約2~5%的懸浮狀態活性污泥,對廢水也起凈化作用。
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優點。具有凈化效率高;處理所需時間短;對進水有機負荷的變動適應性較強;不必進行污泥回流,同時沒有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方便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污水處理系統。
膜生物反應技術應用于環境工程污水處理工作中的優勢。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