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50立方米/天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50立方米/天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魯盛環保的水處理設備包括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醫院污水、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臭氧發生器等
高質量設備,低設備價格,完善售后服務,免費運輸安裝。只要是能想到的,魯盛定會為您提供!
一、吹脫原理
吹脫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廢水中所含的氨氮等揮發性物質的實際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堿性條件下使用空氣吹脫,由于在吹脫過程中不斷排出氣體,改變了氣相中的氨氣濃度,從而使其實際濃度始終小于該條件下的平衡濃度,zui終使廢水中溶解的氨不斷穿過氣液界面,使廢水中的NH3-N得以脫除,常以空氣作為載體。
氨吹脫是一個傳質過程,推動力來自空氣中氨的分壓與廢水中氨濃度相當的平衡分壓之間的差,氣體組份在液面的分壓和液體內的濃度符合亨利定理,即成正比關系。此法也叫“氨解析法”,解析速率與溫度、氣液比有關。
吹脫法的基本原理是氣液相平衡和傳質速度理論。廢水中的NH3-N通常以銨離子(NH4+)和游離氨(NH3)的狀態把持平衡而存在的
當PH為中性時,NH3-N主要以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當PH值為堿性,NH3-N主要以游離氨(NH3)狀態存在吹脫法是在沸水中加入堿,調節PH值至堿性,先將廢水中的NH4+轉化為NH3,然后通入蒸汽或空氣進行解吸,將廢水中的NH3轉化為氣相,從而將NH3-N從水中去除。常用空氣或水蒸氣作載氣,前者稱為空氣吹脫,后者稱為蒸汽吹脫。
二、優缺點
優點:吹脫法用于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具有流程簡單、處理效果穩定、基建費和運行費較低等優點,實用性較強。
缺點:進出水需要調整PH、如果沒有酸性吸收吹脫出來的氨氣隨空氣進入大氣引起二次污染、硬度高的廢水結垢嚴重。
三、影響因素
吹脫法一般采用吹脫池(也稱“曝氣池”)和吹脫塔兩類設備。但吹脫池占地面積大,而且易污染周圍環境,所以有毒氣體的吹脫都采用塔式設備。塔式設備中填料吹脫塔主要特征是在塔內裝置一定高度的填料層,使具有大表面積的填充塔來達到氣—液間充分接觸。
常用填料有紙質蜂窩、拉西環、聚丙烯鮑爾環、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廢水被提升到填充塔的塔頂,并分布到填料的整個表面,水通過填料往下流,與氣流逆向流動,廢水在離開塔前,氨組份被部分汽提,但需保持進水的pH值不變。空氣中氨的分壓隨氨的去除程度增加而增加,隨氣水比增加而減少。影響吹脫法處理氨氮廢水去除率主要是pH值、溫度、氣液比/吹脫水位深度、吹脫時間等因素。
影響氨氣從水中向大氣轉移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水氣界面處的表面張力;二是界面處的氨濃度差表面張力zui小,氣態氨釋放量就zui大。如果形成水滴,氣態氨轉移量的增加將會很小。因此,反復形成水滴有助于氨的吹脫。
水和大氣中氨氮的濃度差是氣態氨轉移的動力。為使水滴周圍環境中的氨氮濃度zui小,必須將空氣快速循環,用含低濃度氣態氨的空氣攪動水滴,有助于加快氨的釋放。
對確定的廢水量而言,增大氣體量,傳質推動力相應增大,有利于氨氮吹脫去除。但氣量太大,氣速過高,將影響廢水沿填料正常下流甚至不能流下,即引起液泛現象。因此,對一定廢水量,zui小液氣比受液泛氣速控制;但是進水量較小時,會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一般氨氮吹脫工藝將氣液比控制在3000左右。
4、吹脫時間
減小吹脫時間,有利于加快反應速度,提高處理量,減少設備的容積。徐穎采用吹脫法處理垃圾滲濾液,吹脫段pH值為11,氣液比在2000~2300,吹脫時間9h,反應條件達到*吹脫效率才達到52.0%。盧平等采用吹脫—缺氧—兩級好氧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垃圾滲濾液取自香港某垃圾填埋場,氨氮濃度1400mg/L,pH值為9.5,吹脫時間12h,經吹脫后氨氮去除率為60%。傅金祥等采用吹脫法垃圾滲濾液,進水氨氮濃度1800mg/L,*pH值為11,*氣液比為360∶1,空氣量為3.0L/min,吹脫時間為1h,去除效率可達88.75%。由此可看出處理相同的廢水*吹脫時間也相差很大,可能是因為采用的填料不同、裝置設計的合理性等原因造成,吹脫處理后能夠很好地進行后續處理和控制運行成本。
50立方米/天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SBR 工藝概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 簡稱 SBR, 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 它的反應機制以及污染物質的去除處理機制和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如果說連續推流式曝氣池是空間上的推流, 則SBR 在流態上雖屬*混合式, 但在有機物的降解方面則是時間上的推流。早在 1914 年, 英國學者 Arden 和 Locker 就曾提出, SBR 工藝比連續式活性污泥法有更高的處理效率。但由于曝氣器及自控設備等原因, 不久便演變成連續式的傳統活性污泥法。
SBR 脫氮除磷機理
SBR 處理工藝一般分為 4 個階段: 進水、 反應、 沉淀、 排水和閑置, 其實質就是厭氧—好氧—缺氧的處理過程。從微生物角度看, SBR 法zui大的特點是微生物處于富營養、 貧營養、 好氧、 缺氧周期性jiao替變化的環境中, 因而能夠很自然地滿足生物脫氮除磷的環境條件。
3.1 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機理
污水中的有機氮在有氧或無氧的條件下, 通過異氧菌的氨化作用,首先轉化為 NH4+- N, 再進一步轉化為 NO3-- N, 此即生物硝化過程。在硝化反應中, NH3+- N 氧化為 NO2-- N 時所產生的能量大約為 NO2-- N 氧化為 NO3-- N時所產生能量的 4~ 5 倍, 所以在穩定狀態下, 生物處理系統中不會產生亞硝酸鹽的積累, 硝化反應的速度限制步驟為亞硝酸菌屬將NH3+- N轉化為 NO2-- N的過程。經硝化反應, 污水中的氮由 NH3+- N 轉化為 NO3-- N, 在缺氧的條件下, 反硝化菌可將污水中的 NO2-- N, NO3-- N 還原為氣態氮。此反應稱為反硝化反應。反硝化菌為兼性異氧菌, 在無分子態氧存在的情況下,反硝化菌以污水中含碳有機物作為反硝化過程的電子供體, 以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中的 N- 5和 N- 3作為能量代謝中的電子受體, O2 作為受氫體, 生成 H2O和 OH-。所以, 反硝化過程zui終在將污水中 NO2-- N, NO3--N還原為氣態氮的同時, 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能源而得以氧化穩定。通過硝化、 反硝化作用, 污水中的 NH3- Nzui終以氣態形式從污水中被去除。
3.2 除磷作用機理
污水中的磷有很多存在形式, 但主要為正磷酸鹽、 聚磷酸鹽和有機磷。污水在輸送和預處理的過程中, 大部分聚磷酸鹽和有機磷被水解或礦化成了正磷酸鹽。污水中剩余的有機磷和聚磷酸鹽在進入生物處理系統后, 也將被礦化或水解成正磷酸鹽, 然后被聚磷菌攝取以聚合物形式貯藏于菌體內形成高磷污泥, 通過定期除泥而去除磷, 從而達到除磷的目的。
由于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所要求的生活環境條件各不相同,所以必須嚴格按照微生物的習性及所要求的處理程度、控制操作條件,合理確定運行周期及各工序時間的長短,才能為各種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從而保證*處理效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