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每天30噸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每天30噸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大型號二氧化發生器,加藥裝置、臭氧發生器等水處理設備...農村微動力污水處理站魯盛公司日出貨5臺,各種型號、水量的設備現貨。.
歡迎下單訂購。公司為客戶送貨上門、派技術安裝、專業培訓操作人員。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綜述
垃圾滲濾液的單獨處理方法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學法以及組合處理方法。
(1)生物法
生物法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以及二者的結合:
1)厭氧生物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zui主要的是優點能耗少,操作簡單,產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投資及運行費用低,且厭氧產生的沼氣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價值。但厭氧處理出水中的COD濃度較高,且厭氧對氨氮無任何處理效果,不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一般需要進行后續的好氧處理。
2)好氧生物處理
好氧工藝需要通過生物降解去除滲濾液中的有機污染物(COD)和氨氮,因此,一般采用較多的是生物脫氮能力較強的反硝化前置A/O,其主要原理為:
反硝化反應器設置在流程的前端,去除BOD、進行硝化反應的綜合好氧反應器則設置在流程的后端;進行反硝化反應時,可以利用原廢水中的有機物直接作為有機碳源,將從好氧反應器回流回來的含有硝酸鹽的混合液中的硝酸鹽,反硝化成為氮氣;在反硝化反應器中,反硝化反應產生的堿度可以隨出水進入好氧硝化反應器,補償硝化反應過程中所需消耗堿度的一半左右;好氧的硝化反應器設置在流程的后端,也可以使反硝化過程中常常殘留的有機物得以進一步去除。
因此,由于垃圾焚燒廠滲濾液有機污染物濃度高、且可生化性較好,適合采用厭氧-好氧組合工藝。
(2)物理法-膜技術
近年來,膜技術應用于垃圾滲濾液處理,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包括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采用膜技術其優點是出水水質較好,可以達到較高的排放要求。
其中納濾、反滲透大部分用于深度處理或水回用。
超濾(UF)篩分孔徑為1nm-70μm,不截留滲濾液中所含鹽份,用來將微生物菌體、沉淀物從污水中分離出來,設計將超濾與好氧生化相結合即采用超濾取代傳統的二沉池,該結合即為膜生化反應器(MBR)。
(3)生物、物理結合法-MBR技術
MBR膜生化反應器技術采用超濾取代傳統的二沉池,通過超濾膜的截留作用將微生物*截留在生化系統中,實現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的*分離,使生化反應器內的污泥濃度從3~5g/L提高到10~30g/L,從而提高了反應器的容積負荷,使反應器容積減小,使污泥泥齡得到大幅延長,高濃度的微生物數量增加,這樣使得廢水中的氨氮能夠*硝化,提高了對有機污染物的去除。
(4)MBR工藝比選
1)外置式MBR
外置式MBR,即管式膜生物反應器中生物反應器與膜單元相對獨立,通過混合液循環泵使得處理水通過膜組件后外排;其中的生物反應器與膜分離裝置之間的相互干擾較小。目前在焚燒廠垃圾滲濾液處理中采用的外置式膜生化反應器,超濾膜一般均選用錯流式管式超濾膜。循環泵為混合液(污泥)提供一定的流速(3.5-5m/s),使混合液在管式膜中形成紊流狀態,避免污泥在膜表面沉積。
(5)膜深度處理工藝
1)納濾(NF)工藝原理
滲濾液處理系統采用的納濾(NF)為卷式膜,其分離孔徑在一般在1nm到10nm左右,一般的納濾(NF)設計操作壓力為5-25bar左右,實際運行的操作壓力不超過10bar。
納濾(NF)系統采用濃水內回流方式,主要目的是增大錯流流速,同時用循環水稀釋膜中的濃縮液,避免有機物和無機物在膜表面富集,這一設計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膜污染,將常規的75%回收率提高到85%。
2)反滲透系統
經過納濾膜處理后的出水部分進入反滲透系統,回收率為75%。
反滲透膜孔徑一般在0.1nm~1nm,經由反滲透膜的截留,水中幾乎所有離子得以去除,只有清水透過。截留污染物的清液可達標排放。
本系統選擇螺旋卷式結構的反滲透膜,可有效的去除水中殘余的COD和NH3等,也能脫除水中的各種有機物、微粒,且無污染,使出水水質更好。
(6)濃縮液處理工藝
濃縮液來自納濾和反滲透系統產生的膜濃縮液,采用高壓反滲透工藝對濃縮液進行減量化處理,可將濃縮液減量50%以上,zui終可通過冷卻爐渣,飛灰固化,隨垃圾進入焚燒爐等方式廠內消納。
綜上所述,設計采用固液分離機+調節池+盤管式外循環高效厭氧系統+MBR膜生物反應系統(兩級A/O生物脫氮+外置式管式膜)+深度膜處理系統(納濾+反滲透)為核心的處理工藝。
每天30噸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厭氧氨氧化(ANAMMOX)和全程自養脫氮(CANON)厭氧氨氧化是指在厭氧條件下氨氮以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直接被氧化成氮氣的過程。
(1)厭氧氨氧化(Anaerobicammoniaoxidation,簡稱ANAMMOX)是指在厭氧條件下,以Planctomycetalessp為代表的微生物直接以NH4+為電子供體,以NO2-或NO3-為電子受體,將NH4+、NO2-或NO3-轉變成N2的生物氧化過程。
(2)該過程利用*的生物機體以硝酸鹽作為電子供體把氨氮轉化為N2,zui大限度的實現了N的循環厭氧硝化,這種耦合的過程對于從厭氧硝化的廢水中脫氮具有很好的前景,對于高氨氮低COD的污水由于硝酸鹽的部分氧化,大大節省了能源。
(3)目前推測厭氧氨氧化有多種途徑。其中一種是羥氨和亞硝酸鹽生成N2O的反應,而N2O可以進一步轉化為氮氣,氨被氧化為羥氨。另一種是氨和羥氨反應生成聯氨,聯氨被轉化成氮氣并生成4個還原性[H],還原性[H]被傳遞到亞硝酸還原系統形成羥氨。
(4)第三種是:一方面亞硝酸被還原為NO,NO被還原為N2O,N2O再被還原成N2;
(5)另一方面,NH4+被氧化為NH2OH,NH2OH經N2H4,N2H2被轉化為N2。
(6)厭氧氨氧化工藝的優點:
①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硝化反應的充氧能耗;
②免去反硝化反應的外源電子供體;
③可節省傳統硝化反硝化反應過程中所需的中和試劑;
④產生的污泥量極少。
(7)厭氧氨氧化的不足之處是:
①到目前為止,厭氧氨氧化的反應機理、參與菌種和各項操作參數不明確。全程自養脫氮的全過程實在一個反應器中完成,其機理尚不清楚。Hippen等人發現在限制溶解氧(DO濃度為0.8·1.0mg/l)和不加有機碳源的情況下,有超過60%的氨氮轉化成N2而得以去除。
②同時Helmer等通過實驗證明在低DO濃度下,細菌以亞硝酸根離子為電子受體,以銨根離子為電子供體,zui終產物為氮氣。有實驗用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監測全程自養脫氮反應器中的微生物,發現在反應器處于穩定階段時即使在限制曝氣的情況下,反應器中任然存在有活性的厭氧氨氧化菌,不存在硝化菌。有85%的氨氮轉化為氮氣。鑒于以上理論,全程自養脫氮可能包括兩步是將部分氨氮氧化為煙硝酸鹽,第二是厭氧氨氧化。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