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農村污水集中式處理設備-水處理
產地 | 國產 | 加工定制 | 是 |
---|
農村污水集中式處理設備
一體化地埋污水處理 處理技術*,一鍵式操作,自動化控制*,售后服務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
專業設計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程,質量可靠,規格齊全,*,購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就找魯盛環保
活性污泥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和馴化出來的。培養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達到一定的污泥濃度;馴化則是對混合微生物群進行選擇和誘導,使具有降解污水中污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為優勢。
一、接種菌種
1.1接種菌種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藝單元,如主要有水解、厭氧、缺氧、好氧工藝單元,接種是對上述單元而言的。
1.2依據微生物種類的不同,應分別接種不同的菌種。
1.3接種量的大小:厭氧污泥接種量一般不應少于水量的8-10%,否則,將影響啟動速度;好氧污泥接種量一般應不少于水量的5%。只要按照規范施工,厭氧、好氧菌可在規定范圍正常啟動。
1.4啟動時間:應特別說明,菌種、水溫及水質條件,是影響啟動周期長短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講,在低于20℃的條件下,接種和啟動均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冬季運行時更是如此。因此,建議冬季運行時污泥分兩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濃縮污泥),曝氣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為10﹪(濃縮污泥,干污泥為8%),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條件,連續悶曝(曝氣期間不進水)7天后,檢查處理效果,在確定微生物生化條件正常時,方可小水量連續進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顯或氣溫明顯回升時,再次向兩池分別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藝才能正常啟動。
1.5菌種來源:厭氧污泥主要來源于已有的厭氧工程,如啤酒厭氧發酵工程、農村沼氣池、魚塘、泥塘、護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來自城市污水處理廠,應拉取當日脫水的活性污泥作為好氧菌種,接種污泥且按此順序確定優先級。
1.5.1同類污水廠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
1.5.2城市污水廠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
1.5.3其它不同類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
1.5.4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
1.5.5糞便污泥上清液。
二、馴化培養
2.1馴化條件
一般來講,微生物生長條件不能發生驟然的突出變化,常規講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馴化過程應當與原生長條件盡量一致,當條件不具備時,一般用常規生活污水作為培養水源,馴化時溫度不低于20℃,馴化采取連續悶曝3-7天,并在顯微鏡下檢查微生物生長狀況,或者依據長期實踐經驗,按照不同的工藝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觀察微生物生長狀況,也可用檢查進出水COD大小來判斷生化作用的效果。
2.2馴化方式
2.2.1馴化條件具備后,連續運行已見到效果的情況下,采用遞增污水進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適應新的生活條件,遞增幅度的大小按厭氧、好氧工藝及現場條件有所不同。好氧正常啟動可在10-20天內完成,遞增比例為5-10%;而厭氧進水遞增比例則要小的很多,一般應控制揮發酸(VFA)濃度不大于1000mg/L,且厭氧池中PH值應保持在6.5-7.5范圍內,不要產生太大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水量才可慢慢遞增。一般來講,厭氧從啟動到轉入正常運行(滿負荷量進水)需要3-6個月才能完成。
2.2.2厭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藝是個復雜的過程,每個過程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需要根據現場條件加以調整。
2.2.3編制必要的化驗和運轉的原始記錄報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從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較規范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確保啟動與正式運行的有序進行。
二、城市污泥處置技術綜述
1.衛生填埋
污泥衛生填埋技術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分為混合填埋和單獨填埋?;旌咸盥裰肝勰嗯c生活垃圾充分混合、平展、壓實,zui后填埋處置;單獨填埋指污泥經過簡單滅菌處理,在專門填埋場地進行填埋處置,在其上覆以惰性、黏性土壤,種植綠色植物進行生態修復,分為溝填、掩埋和堤壩式填埋三種類型。衛生填埋技術操作簡單、污泥無需高度脫水(自然干化)、無毒無害化成本較低。但同時衛生填埋技術自身也存在許多問題,如處理周期過長(污泥穩定化時間為2-7年),侵占土地嚴重,填埋坑的滲濾液可能導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
農村污水集中式處理設備由于土地資源有限、滲濾液對土壤及地下水的潛在污染風險,使填埋技術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近年來發達國家污泥衛生填埋處置所占比例越來越低,英國城市污泥衛生填埋比例由1980年的27%下降到2005年的6%,并征收污泥衛生填埋處置稅;法國自2005年起禁止污泥填埋;2009年后美國關閉大多數污泥填埋場。我國在2009年發布的《城鎮污泥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明確規定,不具備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條件的污泥才可以采用衛生填埋處置,同時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減少甚至限制填埋場的建設。
2.污泥焚燒
污泥焚燒技術是在有氧條件下對污泥高溫熱處理的技術,常用于處置毒性強、危害大的有機污泥和剩余污泥。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纖維木質素,脫水干化后直接焚燒,有機物全部碳化,同時*殺死污泥中病原菌與蟲卵,zui大限度地減少污泥體積,zui終成為更加穩定的灰渣。
污泥焚燒技術處理速度快,無害化*,無需長時間儲存,處置占地面積小,同時余熱可用于發電或供熱等。污泥焚燒設備主要有立式多段爐、同轉窯焚燒爐和流化床焚燒爐。目前污泥焚燒技術在西歐和日本己得到廣泛應用,日本的污泥焚燒量己占污泥處理總量的60%以上,歐盟也在10%以上。我國座大型污泥焚燒處理設施——深圳市市政環衛綜合處理廠于1988年11月投產,己運行約20年,為污泥焚燒發電積累了許多經驗;2005年建立的青島污泥焚燒發電工程,日處理污泥量可達26t,每小時可發電700多度。
處理過程是否產生新的矛盾
污水處理過程中應注意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問題。例如制藥廠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如苯、甲苯、溴素等),在曝氣過程中會有有機廢氣排放,對周圍大氣環境造成影響;化肥廠造氣廢水在采用沉淀、冷卻處理后循環利用,在冷卻塔尾氣中會含有氰hua物,對大氣造成污染;農藥廠le果廢水處理中,以堿化法降解le果,如采用石灰做堿化劑,產生的污泥會造成二次污染;印染或染料廠廢水處理時,污泥的處置為重點考慮的問題??傊鬯幚砹鞒痰倪x擇應綜合考慮各項因素,進行多種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才能得出結論。
城市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從經濟發展、資源開發利用、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來看,城市污泥處置的理想出路是資源化利用。城市污泥資源化利用應遵循“安全環保、循環利用、節能降耗、因地制宜、穩妥可靠”的基本原則。其中安全環保是必須堅持的基本要求;循環利用是努力實現的重要目標;節能降耗是充分考慮的重要因素;因地制宜是方案比選決策的基本前提;穩妥可靠是貫穿始終的必需條件。目前幾種主要的污泥資源化技術如下。
1.城市污泥農用資源化
(1)城市污泥堆肥化
污泥堆肥化技術是從20世紀60年代迅速發展的一項新興生物處理技術,其屬于污泥土地利用的一種資源化技術,被認為是zui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處置技術。污泥堆肥化的主要機理是:污泥中不穩定的有機質在微生物發酵作用下,降解和轉化為腐殖質,病原菌與蟲卵被殺死,同時一定程度上消除惡臭。
污泥堆肥化的工藝流程一般為前處理——次發酵——二次發酵——后處理,其優點是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堆肥產品便于儲存、運輸和使用。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末己建35座污泥堆肥廠;目前英國、法國、瑞士、瑞典和荷蘭等國家城市污泥的農用資源化達污泥總量的50%左右,盧森堡達80%以上。
污泥堆肥化技術雖然是目前zui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處置技術,但是由于國內很多污水廠混入工業污水,污泥中含有潛在的污染物質造成污泥堆肥化技術受到限制。目前國家農業部己通過嚴格把控污泥制品的肥料證的方式限制污泥制品進入食物鏈或生態系統,因此對污泥堆肥化產品的后續發展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城市污泥消化制沼氣
污泥消化制沼氣己有1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80-90年代開始逐步實現規模化和工業化。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機物,經厭氧消化可分解成穩定物質,實現污泥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置,同時產生以甲烷為主的沼氣。現代工業化污泥生產沼氣是將污泥置于特定的反應器內,根據污泥不同成分,通過對反應器內厭氧環境的實時監控和調節,充分利用微生物參與有機物的逐級發酵降解,針對國內某些地區污泥有機質比例偏低,可考慮與餐余垃圾協同發酵,zui終實現甲烷化。反應后的殘渣(僅剩原總量的40%)中仍存在大量豐富營養成分,可作為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用于農田、土壤的修復與改良等。該技術資源化、無害化程度高。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