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療養院污水處理設備>> 新建療養院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產地 | 國產 | 加工定制 | 是 |
---|
新建療養院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醫療廢水一體化處理設備,*,污水處理設備價格表,*,全國均有網點,價格清晰,多種方案可選
需要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氣浮機可隨時發消息 需要處理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及相類似的生產廢水可隨時發消息。
沉淀與過濾是去除病毒、賈第蟲和隱孢子蟲以及其它致病微生物的有效屏蔽過程,如果水廠回收利用廠內的自用水(沉淀池排泥水和反沖洗水),微生物會在沉淀池和濾池中得以富集。建議特殊時期應停止未處理過沉淀池排泥水和濾池反沖洗水回收,并經過消毒等安全處理后排放。考慮到病毒等微生物在濾池和反沖洗水中的富集以及某些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密切接觸的傳播途徑特性,建議水廠操作人員在濾池氣水反沖洗和其它曝氣工段中佩戴kou罩和勤洗手進行個人預防。
進水平均NH3-N為25 mg/L,中試出水及污水廠二沉池出水平均NH3-N均在0.6~0.7 mg/L,去除率均能達到96%以上。
進水平均TN為38 mg/L,中試出水平均TN小于10 mg/L,平均去除率能達到72%,基本滿足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而污水廠二沉池出水平均TN為20 mg/L左右,TN去除率較低,且出水指標不穩定,說明污水廠現有缺氧池無法提供良好的反硝化條件。
A/O+MBR工藝可以有效提高系統的污泥濃度,減少污泥流失,增長污泥齡,保證硝化細菌及反硝化細菌的優勢生長,為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TP中試結果與分析
生物除磷是聚磷菌在好氧條件下攝取磷,通過定期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實際處理效果與好氧條件、聚磷菌生長情況及污泥活性有關,同時通過MBR的高效截留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污泥流失,而傳統的二沉池存在這個問題。實驗裝置進出水TP及去除率,以及污水廠正常運行二沉池出水TP如圖6所示。
6.進水平均TP為3.5 mg/L,中試出水平均TP為0.98 mg/L,平均去除率能達到72%,污水廠二沉池出水平均TP為2.8 mg/L,幾乎沒有去除效果,并不是因為生化系統的原因,而是二沉池出水帶有浮渣或者污泥,檢測時未進行過濾,僅是自然沉降后的測定,并不能*反應污水站生化系統的處理效果,但是反映了現有系統存在的問題。而MBR的高效截留作用,避免污泥隨MBR出水流出,保證TP在系統污泥中的有效累積,并隨剩余污泥排出。
經A/O+MBR處理后的TP仍不能穩定達標,需要增加化學除磷以保證zui終出水達到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可進入污水廠現有二級多元催化氧化+絮凝終沉池進行深度處理。
A/O+MBR工藝在HRT較短的情況下(與污水處理廠A/O工藝段相比,缺氧段HRT減少20%、好氧段HRT減少25%)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COD平均去除率能達到65%左右;
在補充外加碳源,保證C/N≥3.5條件下,出水平均TN為10 mg/L,平均去除率能達到72%,出水滿足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TP平均去除率能達到72%,雖未穩定達到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但生化除磷效果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后續化學除磷的運行費用。
污泥土壤化技術介于污泥衛生填埋及污泥土地利用之間,其技術近年來在歐洲迅速發展,已經在德國、瑞士、美國等國開始進行廣泛應用。污泥在自然形態的土壤化池經過植物的腐蝕,被轉化為一等級的腐植土(自然堆肥),再次循環至大自然當中,同時堆肥中不存在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非常適合用于堆肥或土地改良劑。
優點:
1、可重復使用,設備的再投資費用低、運行費用極為低廉、防止二次污染、工藝簡單、不依賴于掌握高技術的技術人員。
2、污泥土壤化技術指,通過自然能量轉換,利用植物對土壤的腐蝕作用,把污泥轉化為優質土壤。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氮、磷等肥料元素,通過污泥土壤化可減少化肥使用量,有利于農作物栽培,是污泥穩定性與保護土壤集于一體的處理技術。
3、建筑適宜的污泥土壤化池,在污泥土壤化池倒入污泥,倒入之后種植蘆葦,利用蘆葦的強分解能力,經過數年的培養,把污泥轉換為優質的腐植土,不僅減少污泥,同時生產出優質的腐植土。
4、填坑鋪設防滲性能好的材料,用高密度聚乙烯為防滲層,避免了對地下水及土壤的二次污染。
5、污泥轉換為優質腐植土,非常適合用于堆肥或土壤改良劑。
6、解決污泥土地利用時所擔憂的重金屬、病原體對土壤的侵害。
7、可適用于高含水率的污泥處理。
缺點:
(1)占地面積較大,不宜用于大城市市內,在土地供應充足的地區廣受歡迎。
(2)遠距離的運輸費用高昂是制約污泥土壤化技術的一個重要因素。
新建療養院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總體而言,當前水資源短缺和產生的濃鹽水問題已成為制約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瓶頸,尋求處理效果更優、系統運行穩定性更好、投資和運行費用更低的濃鹽水處理回用技術,成為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基于此,筆者介紹了煤化工含鹽廢水的水質特征,并總結了煤化工行業目前在含鹽廢水處理端采用的常見技術,以及各類技術的工程應用和研究進展,zui后提出了未來煤化工含鹽類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以期為企業選擇工藝時提供理論指導。
1 煤化工含鹽廢水的水質特征及處理工藝
01 煤化工含鹽廢水的水質特征
煤化工含鹽廢水原本指總含鹽(以NaCl計)至少1%的廢水,其特點是含鹽量高,而其他污染物含量低,主要源自生產過程中的煤氣洗滌廢水、循環水系統排水、除鹽水系統排水、回用系統濃水等。但近年來為了逐步實現“*”目標,除原有含鹽廢水外,經預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后仍無法達到回用水要求的廢水也會歸入含鹽廢水一并處理,增加了水質的復雜程度和處理難度。表1列出了處理工藝中各級鹽水的水質特征,原有的含鹽廢水雜質以Na+、K+、Ca2+、SO42-、Cl-等無機離子為主,而深度處理出水除無機離子(SO42-、Cl-、S2-、CN-、SCN-、NH4+為主)外通常還含有苯、苯酚、含氮雜環化合物和多環芳香烴等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因此這部分廢水一般通過膜濃縮或熱濃縮技術濃縮雜質,清水返回原系統重復利用,產生的濃液(高鹽廢水)進入后續處理步驟。
02含鹽廢水典型處理工藝
煤化工生產中對含鹽廢水一般采用“預處理+膜處理+蒸發結晶”的組合處理工藝。預處理一般包括氣浮、混凝、過濾等步驟,廢水經預處理后進入膜濃縮系統,目前企業多采用雙膜法(超濾+反滲透)進行處理,此過程所得淡水可作為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補充水或企業生產回用水,而占處理量約35%的濃鹽水則進入濃鹽水二級濃縮單元。根據需要,二級膜濃縮處理前可能要對廢水進行軟化處理,進一步降低Ca2+、Mg2+、Ba2+等結垢離子和有機物的濃度,實際工程中多采用石灰軟化法、納濾膜法等。二級濃縮后產生占含鹽廢水水量5%左右的高濃鹽水,鹽度在5%~8%甚至更高,后續接蒸發結晶工藝進一步提濃和固化。蒸發結晶工藝以熱或膜濃縮的方式使廢水中的鹽分以結晶方式析出,蒸餾液被收集至蒸餾水罐后,輸送至熱交換設備與來液進行熱交換,溫度降到18 ℃左右離開蒸發結晶系統送至回用水池回用,母液送至生化系統或干化處理。鹽泥由蒸發結晶系統排出到料倉暫存,后由運輸車輛外運處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