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WSZ-AO-1.5m3/h生活污水處理地埋式設備
產地 | 國產 | 加工定制 | 是 |
---|
WSZ-AO-1.5m3/h生活污水處理地埋式設備
我公司據您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合作模式,為您大幅度降低企業成本!您不要害怕被我們忽悠,我們是正規廠家。
需要咨詢了解、報價、出處理方案、選型可以直接找我們,全部給您解決。
公司大量生產,價格包您滿意,只要是國內客戶一律送貨上門、派人上門安裝,出水保證按照國家規定排放標準設計。
過量的表面活性物質和油脂類化合物
過量的表面活性物質和油脂類化合物可以影響到細胞質膜的穩定性和通透性,使細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從而導致微生物生長停滯和死亡。當含有大量的這些物質時,會產生大量泡沫,這些泡沫非常容易附聚在菌膠團上,導致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使活性污泥上浮。當進水中油脂含量過高時,經過攪拌與混合,油脂會附聚在菌膠團的表面,使細菌缺氧而死亡。只有當曝氣池進水油脂含量小于40mg/L時,活性污泥才能正常生長。
pH值
pH值也會對水質產生影響。在城市污水處理中,pH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對正常的生物處理效果危害較大。
當連續曝氣反應池內pH<4.0或pH>11.0時,多數情況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會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甚至死亡,以致發生污泥上浮。
當進水pH值為2.5-5.0和10.0-12.0時,pH值越低(或越高),污泥活性受抑制越嚴重,當pH值超過一定范圍后,絮凝作用下降,上浮污泥量增多。
尤其是當pH值低于5時,對污泥膨脹影響更大,加速活性污泥的上浮,導致活性污泥流失,直接影響進水水質的達標。
致毒性底物堆積
對好氧活性污泥微生物有致毒作用的底物主要包括:含量過高的COD、有機物(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機酸等)、硫化物、重金屬及鹵化物。
高底物濃度可與細胞酶活動中心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導致基質不能接近,無法被降解,甚至使細胞中毒死亡。
重鹵化物zui常見的是碘和氯,碘不可逆地與菌體蛋白質(或酶)的酪氨酸結合,生成二碘酪氨酸,使菌體失活。
氯與水合成次氯酸,其分解產生強氧化劑。而且廢水中有機物的突變,使原被馴化好的并能降解有機毒物的微生物減少或消失。
工藝運行控制方面的原因
污泥堆積
二沉池中的污泥濃度高時,若溶解氧(DO)越低,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時間就越長,則二沉池中的反硝化反應速率就越高,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氮氣量就越大。
隨著沉淀池水深的增加,二沉池中氮氣的飽和濃度也增高。在二沉池出水口處,隨著水壓力的減小,氮氣飽和濃度隨之降低,氮氣釋放出來,導致二沉池產生浮泥。
如果二沉池底泥發酵,產生的CO2和H2也會附聚在活性污泥上,使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污泥腐化產生CH4、H2S后上浮,首先是一個個小氣泡逸出水面,緊接著有黑色污泥上浮。
WSZ-AO-1.5m3/h生活污水處理地埋式設備曝氣強度過大
微生物處于饑餓狀態而引起自身氧化進入衰老期,池中溶解氧濃度(DO)上升;或者由于污泥活性差,曝氣葉輪線速度過高,供氧過多。
總之,DO上升,短期內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為新陳代謝快,有機物分解也快。但時間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輕又碎(但無氣泡),象霧花片似的飄滿沉淀池表面,隨水流走。這種污泥色淺,活性差,耗氧速率下降,污泥體積和污泥指數增高,處理效果明顯降低。1 水垢狀態
反應過程中,水垢會以固體形式沉積于陰極板上。圖1為水垢樣品在干燥后測得的XRD與SEM照片,該樣品反應條件為硬度300 mg/L、硬度與堿度的物質的量比(后面均記為硬度/堿度比)1:1、陰極電流密度1.5 mA/cm2。
對于該水垢樣品,其XRD衍射峰與方解石型CaCO3特征衍射峰(PDF卡片號47- 1743)*對應。當2θ為23.0°、29.4°、35.9°、39.4°、43.1°、47.1°、47.5°、48.5°時,衍射峰分別歸屬于(012)、(104)、(110)、(113)、(202)、(024)、(016)、(116)晶面,并沒有發現文石型晶體的特征衍射峰。這一結果與筆者在小試條件所得出的結論有所不同。但是,與文獻中未經過電化學處理樣品相比,本研究中經過電化學處理樣品在47.5°〔歸屬于(016)晶面〕及48.5°〔歸屬于(116)晶面〕處的衍射峰強度顯著升高,比未經電化學處理樣品的對應角度處的衍射峰要高許多,由此說明該樣品在暴露晶面上與未經過電化學處理樣品存在區別。經過電化學處理的水垢樣品主要微觀形態為層疊狀結構,與文獻中未經電化學處理所得到的顆粒狀方解石型碳酸鈣存在明顯區別。本研究其余實驗條件下水垢樣品檢測結果與圖1所示樣品均一致。
造成此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是中試條件下水垢沉積速率快、沉積量大,有利于熱力學不穩定態的其他碳酸鈣晶體向熱力學穩定態的方解石型碳酸鈣轉變。層疊狀結構使得水垢能夠保持一定強度,即不會松軟到被水流沖走,又不會堅硬到影響人工或自動刮除,有利于該技術的實際應用。
2 水垢沉積過程中水質參數變化
反應過程中,硬度與堿度去除率、pH與電導率變化見圖2。反應條件為硬度300 mg/L、硬度/堿度比1:1、陰極電流密度1.5 mA/cm2。
2.硬度與堿度去除率隨反應時間延長而不斷增加,即代表循環水中的硬度和堿度由于電化學反應而不斷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反應時間延長,堿度去除率逐漸高于硬度去除率,相關文獻報道也支持這一發現。這表明堿度除在陰極生成碳酸鈣而降低外,還有其余去除途徑。事實上,當電化學反應發生時,對應于陰極附近高pH區域,陽極附近為低pH區域。與Ca2+向陰極區域進行定向遷移對應,HCO3-由于電場作用向陽極區域進行定向遷移。根據碳酸平衡,當pH小于4時,進入高酸性陽極區域的HCO3-大量轉化為CO2(或游離態H2CO3),即表明陽極表面高酸性區域會使得流經水體中HCO3-被大量消耗,由此使得堿度總體去除率高于硬度去除率。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