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鐘祥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鐘祥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公司現貨已備足,歡迎采購。定金到賬可立馬發貨;公司常年供應污水處理設備,*、價格美麗。
專業污水處理廠家,污水處理廠家技術處理廢水持續穩定達標
一、先說化學法(3招劍法)
1、石灰除磷
石灰除磷是投加石灰與磷酸鹽反應生成羥基磷灰石沉淀。
由于石灰進入水中后,首先與水的堿度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然后過量的鈣離子才能與磷酸鹽反應生成羥基磷灰石沉淀,因此所需的石灰量主要取決于待處理廢水的堿度,而不是廢水的磷酸鹽含量。
另外,廢水的鎂硬度也是影響石灰除磷的因素。因為在高pH值條件下,生成的Mg(OH)2沉淀是膠體沉淀,不但消耗石灰,而且不利于污泥脫水。
pH對石灰除磷的影響很大,隨著pH升高,羥基磷灰石的溶解度急劇下降,即磷的去除率增加,pH大于9.5后,水中所有磷酸鹽都轉為不溶性的沉淀。一般控制pH在9.5~10之間除磷效果好。
不同廢水的石灰量投加應該通過實驗確定。
石灰除磷的具體方法有三種。一是在污水廠初沉池之前投加,而是在污水生物處理之后的二沉池投加,三是在生物處理系統之后投加石灰并配有再碳酸化系統。
2、鋁鹽除磷
鋁鹽除磷的常用藥劑是硫酸鋁和鋁酸鈉。不同的是投加硫酸鋁會降低廢水的pH,而投加鋁酸鈉會提高廢水的pH。因此硫酸鋁和鋁酸鈉分別適用于處理堿性和酸性廢水。
鋁鹽的投加比較靈活,可以在初沉池前投加,也可以在曝氣池中投加,或者在曝氣池和二沉池之間投加,還可以將化學除磷與生物處理系統分開,以二沉池出水為原水投加鋁鹽進行混凝過濾、或在濾池前投加鋁鹽進行微絮凝過濾。
在初沉池前投加,可以提高初沉池對有機物和SS的去除率,在曝氣池和二沉池之間投加,渠道或者管道的湍流有助于改善藥劑的混合效果,在生物處理系統之后投加,因生物處理對磷的水解作用可以使除磷效果更好。
由于受廢水堿度和有機物的影響,除磷的化學反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鋁鹽的*投加量不能按計算確定,必須經過試驗確定。
3、鐵鹽除磷
三氯化鐵、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硫酸鐵等都可以用來除磷,常用的是三氯化鐵。
與鋁鹽相似,大量三氯化鐵要滿足與堿度反應生成的Fe(OH)3,以此促進膠體磷酸鐵的沉淀分離。磷酸鐵沉淀的*pH范圍是4.5~5.0,實際應用中pH值在7左右甚至超過7,仍有較好的除磷效果。
城市廢水投加大約45~90mg/ L三氯化鐵,可去除磷85%~90%。和鋁鹽一樣,鐵鹽投加點可以在預處理、二級處理或三級處理階段。
但是化學除磷會產生一些問題:
1、化學除磷zui大的問題是會使污水處理污泥量顯著增加。
因為在除磷時產生的金屬磷酸鹽和金屬氫氧化物以懸浮固體的形式存在于水中,zui終變成污泥。在初沉池前投加金屬鹽,初沉池污泥增加60%~,整個污水處理廠污泥量會增加60%~70%.在二級處理過程中投加金屬鹽,剩余污泥量增加35%~45%.
2、化學除磷會使污泥濃度降低20%左右,因此污泥體積加大,從而增加了污泥處理與處置的難度。
3、使用化學除磷時,出水可溶性固體含量增加。若固液分離不好時,鐵鹽除磷會使出水呈微紅色。。鐘祥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MBR應用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1、壽命期內處理水量衰減問題
1、問題成因:
1)膜污染逐漸累積,造成膜材料過水能力下降;
2)膜材料老化后親水性下降,造成膜材料過水能力下降;
3)膜材料老化后機械強度下降,限制了膜擦洗強度和清洗藥劑濃度,清洗效果下降。
2、改進措施
1)建立膜性能評價體系,實時跟蹤監測,強化預判
步,利用透水率衰減法評估膜的使用極限。
第二步,對膜性能進行跟蹤檢測,掌握膜性能衰減情況。
第三步,在膜的使用極限壽命內,評估膜壽命。
2)建立膜性能評價體系,實時跟蹤監測,強化預判
在線監測與定期離線檢測的膜檢測體系,建立跟蹤監測機制,全面掌握膜系統運行狀態,形成大型MBR工程的技術保障系統。
3)建立與健全膜污染預警系統及應急預案,為系統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1)對進水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含有能夠產生急性膜堵塞的物質,立即報警,避免產生大范圍嚴重的膜污染事件。
2)根據膜池運行參數,預測膜污染進程。在膜污染速度異常時發出預警,提示進行運行調整,延緩膜污染進程,減輕不可恢復性膜污染,保證膜的透水性。
4)建立與健全膜污染預警系統及應急預案,為系統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5)優化膜絲選擇,考慮設計余量,提高系統抗污染性能
為了改善膜材料老化問題對運行的影響,北排集團從膜絲材料的選擇入手,對市場主流的NIPS、NIPS+內襯、TIPS材質膜絲,在化學穩定性、耐磨損、耐壓性等方面進行比選。zui終確定使用3G-TIPS膜絲作為北排集團應用的主要膜絲品種。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