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相關產業標準的制定,對化學行業的水污染物管理要求也有望進一步提高。要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加快結構調整,推進廢水集中處理,加強環境規制,要求企業嚴格進行污染轉化和粉質處理。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排放標準,提高總氮指標,鼓勵化工企業從無到有改變總氮控制,有助于防止潛在的環境風險,但設置標準限制必須同時考慮企業的能力和相關國家標準的嚙合。
一、化工企業水處理工藝設計的重要性
化工企業中廢水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水處理工藝影響著處理結果的好壞,因此在水處理的工藝設計上一定要合理并且盡量采用較為的技術和設備,將化工行業的廢水處理好,減少水污染和環境污染的同時節約國家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要保證我國化工企業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能源使用率,水處理的工藝需要及時更新,從傳統的化工企業水處理的方式上來看,不僅沒有解決污水的處理,在水資源的利用上也存在不足,而新型的化工企業,因為采用了更先進、更科學的水處理工藝,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促進了化工企業的發展。
二、 化工行業水污染治理存在問題
1.環境監管能力不足
化工行業排放水的處理是非常關鍵的,污水處理不及時或不*不僅僅會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進程,還會影響到周邊的環境,導致水污染和環境污染,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進程中,水污染治理存在著較多問題,導致問題的原因主要有污水治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環保部門監管上的不到位,包括監管能力較低,監管部門人員的專業技能不足,監控系統不完善。
2.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基礎薄弱
化工園區水污染治理出現問題不僅是環境監管能力不到位一方面的原因,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化工園區內污水集中處理的設施設備基礎太薄弱,不能做好污水的處理功能。
一些發展時間早的工業園區內沒有建設集中處理污水的設施,只是依靠傳統的污水處理辦法,即使建成的處理設施的園區,可能因為管理上的問題,也無法達到設計規定的要求,就需要對已建成的設施進行改造。
以新的標準對污水集中處理的設施進行改善,實現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的目標,就意味著要用到較為先進的工藝與設備來處理園區內復雜多樣的的工業廢水,實施難度大,所需成本高。
3 加強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的對策建議
(1)轉變政府環境監管職能,提高園區環境監管水平
要加強工業園區的水污染防治,首先要由政府來做出良好的作用,加強對化工園區的監管能力,轉變政府環境監管職能,將污水集中處理的設施轉交給第三方來進行,從直接監管轉變為間接監管,第三方專門負責的單位專業性更強,能更好的提高園區的環境監管水平。
化工園區的污水的處理工作相當于由第三方專業單位來運營,負責水處理的結果和效率,這樣環境監管部門只需要掌握第三方企業的情況,就能直接了解到園區污水處理的具體情況和進度。
(2)建立園區環境信息平臺,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隨著現代科學與信息技術的進度,在化工園區污水處理的管理中,也可以融入先進的科學與技術,建設園區環境管理的信息平臺,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實時記錄園區污水處理的動態情況,并通過大數據整合與分析園區內污水廢水的各項指數,然后得出好的處理措施,并且實現每一個園區的檔案分開,一個園區一個檔案庫,對水處理的全流程和所有數據進行監控,提高管理水平。
(3)實行嚴格的清污分流和分質處理
化工企業所排放出的工業廢水和污水進行分開處理,對不同程度的排放水實行清污分流,不同水質的水也實行分類處理。
園區中的工業廢水,例如生產過程中用于沖洗的水、生活用水等不含有毒物質或重金屬的水,可以先分類將水收集起來,能夠二次利用的則可以再次利用,不能直接利用由水處理設施的進行分質處理。而企業排放出的含有其他化學成分或有害成分的水,應該由一套專門的工藝系統進行處理,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4)循環冷卻水濃縮技術處理工藝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分布不均且水資源不足的國家,為了不影響化工企業的發展,應該對園區的廢水采用循環冷卻水濃縮技術處理工藝,對無污染的廢水進行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這種技術不僅能*處理掉廢水中的其他物質,還能節約大量的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5)大力控制污染物減排
水污染的防治可以從兩方面的排放量來進行控制,一是大力控制化工企業的排放的污染源,二是通過對已排放的污染源進行深度處理和截流,減少污染物匯入河流和大海里,兩方面工作結合進行,控制污染物的減排。
首先,整改化工行業,調整園區產業的結構,大力支持技術先進,能源消耗少,產出量大,污染物排放量低且污染物處理得較好的企業,對于那些技術落后,資源消耗高,產出量低且污染嚴重的企業,可以取締或淘汰,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就是要推進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提高污水集中處理的能力,實現處理后的污水各項指標都達標才能排放至河海,如此一來,能夠減少對河海水的污染,才能推動環保工作的進行。
(6)污水處理單元多模塊化,提高預處理設施的抗風險能力
我國目前化工園區的水污染處理與防治系統主要是由企業和園區共同處理,由各個分散的企業先對自己排放的污水肥水進行預處理,再由園區的大型設施設備進行集中的處理,這也會存在一定的缺點,企業內部設置的事故處理池只會自己內部使用,池內的容積以及處理設備都會受到企業規模的影響,小規模的企業事故池的容積比較小,水處理的設施相對來說也不完善,因此處理事故的能力比較有限,對于突發的重大事故的處理就會不到位,從而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發展和下流污水處理廠的工作。
因此要推進污水處理單元多模塊化,形成生產裝置-企業分散預處理-預處理站-園區集中處理的污水處理體系,從傳統的二級防控建設成四級的防治體系,提高園區水預處理設施的風險防范能力。
(7)推進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
我國化工園區的水處理采用的是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處理方式,分散處理主要是由化工企業自己處理好所排放的污水與廢水,集中處理則是由園區的設施進行統一處理,針對工業廢水的特殊性,要提高污水的處理能力,就需要工業園區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管網雙管齊下,從硬件設施和監管能力兩方面入手,提高集中處理的水平,也要實時監測到每家企業的運營情況。
我國是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化工企業對水資源要求很高,通過減少和利用化工企業的廢水排放,在保護水資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今,我國化工企業的廢水處理過程多樣化,相關內容非常廣泛,工序也很復雜。
(來源:環評互聯網)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