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污水處理設備 廠家供應
一、生化池各區功能及主要設計參數如下。
(1)預缺氧區
通過預處理的部分污水(20%~30%)和污泥回流泵房的外回流進入預缺氧區,平面尺寸17.8 m×9.0 m,設計停留時間為1.53 h。為了保證污泥和混合液混合,同時防止污泥沉降,池內安裝潛水攪拌器2臺,單臺功率4 kW。
(2)厭氧區
經預缺氧區的污水進入厭氧區,其主要功能是釋放磷。厭氧區平面尺寸17.8 m×13.0 m,水力停留時間為2.22 h。配置潛水攪拌器2臺,單臺功率4 kW。
(3)缺氧區Ⅰ
在缺氧區接受來自好氧區的內回流和部分原水(70%~80%),使好氧區內含有硝酸鹽的混合液低能耗回流至缺氧區并與進水混合,使得反硝化反應得以實現,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平面尺寸27.4 m×17.8 m,水力停留時間為4.68 h。 安裝潛水推進器4臺,單臺功率5.5 kW。
(4)好氧區Ⅰ
污水經過厭氧區、缺氧區Ⅰ后進入好氧區,通過曝氣實現去除BOD、硝化和磷的吸收這三項反應。好氧區1平面尺寸34.0 m×28.0 m,單廊道寬度8.3 m,水力停留時間為9.14 h。
生化段設計要點
采取分段多點進水方式,將原污水按比例合理地分配到生物池的各段中,使其形成交替的多級缺氧好氧環境。同時減少內回流,合理地利用碳源和堿度,強化了生物脫氮除磷效果。
預缺氧區承接回流污泥和10%~30%的原水,通過反硝化作用,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態氮,降低硝態氮對厭氧釋磷的影響,保證系統的除磷效果。同時也能讓反硝化菌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進行反硝化,減少后續工段碳源的投加量,節省運行費用。后續大部分的進水進入厭氧池,厭氧池通過營造厭氧環境,進行磷的釋放。厭氧池后是Ⅰ缺氧池,缺氧池與好氧池相接,回流硝化液中的硝態氮與來自厭氧池的污水混合,依靠污水中的易降解碳源,實現反硝化脫氮反應,達到除氮的目的。缺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段,在好氧段主要實現污水中COD、BOD的降解,氨氮轉化為硝態氮得以去除,并實現聚磷菌對磷元素的攝取。同時在Ⅰ好氧區后再設一級缺氧區,在利用進水快速碳源完成生物除磷和脫氮的基礎上,利用II缺氧池進行內源反硝化,進一步去除TN。Ⅱ缺氧區后是Ⅱ好氧區,通過曝氣使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得以恢復,為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做準備。預缺氧區、厭氧區、缺氧區、好氧區等不同功能區的有機組合,強化了不同功能區去除污染物的能力,確保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靈活性
二、養殖場污水的特點現狀
規模化養殖場所產生的污水主要是一些高濃度、高氨氮、高懸浮物、處理難度大的“三高”廢水。數量大、相對集中、處理難度大的特點導致其在處理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數量大首先是由于快速發展的養殖業帶來了許多的養殖專業戶和養殖場。其次是由于大部分豬場是漏板式的欄舍且采用水沖式清糞,這就會導致排水量很大。相對集中首先受人工管理方式的影響,沖洗欄舍的時間基本在早上或者晚上,這樣相對集中的時間會導致污水的產生也相對集中。另外農業生產是季節性的,大量集中的糞便和污水量使得周圍的農田無法全部消納,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
處理難度大廢水固液混雜,濁度高,有機質濃度較高,且富含氮、磷。大量的糞便污水相對集中,難以運輸,無法在周圍有限的土地上消化而成為重要的污染源,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其次,受自然和市場的雙重影響,有風險,廢水處理費用高,人們往往在污水處理上資金投入少。另外,污水中抗生素和重金屬的殘留問題也逐漸成為養殖場污水處理的重點。
三、養豬場污水處理設備 廠家供應——設備優點
1、源端嚴控節約減排防污,提高COD減排效果明顯,采用無動力分散就地厭氧、滅菌、生物降解,預處理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
2、終端減少污染,防止病源菌傳播。防止飲用水大腸桿菌標,防止管網堵塞、滿溢。
3、末端起到了減負荷,減麻煩,,減標,減少河流富營養化。
4、生產組裝生物工程,采用沉井作業。選施工安全,每座工程周期短,經濟適用,治污見效快,安裝一套就緩解污染源。
5、工程裝置材料就地取才,節約費用,外殼為鋼筋混凝土,耐腐,抗壓,耐久,防暴,防滲,防堵塞。是環保裝置與化糞池性價比的主要區別。科技含量略高30%左右,其他成本一樣。后期節約十幾倍的清理網管運轉費用。必將是開發商的亮點和賣點,一份投入十分回報,環保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