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0噸養殖污水處理設備
一、概述
養殖業廢水屬于富含大量病原體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直接排放進入水體或存放地點不合適,受雨水沖洗進入水體,將可能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質的嚴重惡化。由于畜禽糞尿的淋溶性很強,糞尿中的氮、磷及水溶性有機物等淋溶量很大,如不妥善處理,就會通過地表徑流和滲濾進入地下水層污染地下水。因此,探尋設施投資少、運行費用低和處理的養殖污水處理方法,已成為解決養殖業污染的關鍵所在。
二、工藝流程:
調節池——接觸氧化池——沉淀池——消毒池及消毒裝置——污泥池。
1、調節池
調節池的作用是均質和均量的對水量和水質的調節,調節污水pH值、水溫,一般還兼有沉淀、混合、加藥、中和和預酸化等功能。?
2、接觸氧化池
調節池后出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氧化時間可達6小時,填料為半軟性填料,可以防止生物膜生長后纖維結成球狀后減小填料的比表面積,易結膜、不堵塞。
3、沉淀池
生化后污水流到沉淀池,一般采用斜板沉淀池,它是利用異向流原理,相對于其它形式的沉淀池來說,泥水分離速度快、水流穩定、分離效果都要好很多。
4、消毒池及消毒裝置
消毒池采用技術成熟的臭氧進行消毒,消毒池接觸時間大于12min。
5、污泥池
將沉淀池中污泥輸送至污泥池內,同時污泥池的清液會回流至接觸氧化池內進行再處理。經過處理后,污泥量一般較少,定期清除即可。
三、污泥好氧消化
利用好氧和兼氧菌,在污泥處理系統中曝氣供氧,微生物分解生物可降解的有機物(污泥)及細胞原生質,并從中獲得能量。
近年來人們通過實踐發現污泥厭氧消化工藝的運行管理要求高,比較復雜,而且處理構筑物要求密閉、容積大、數量多而且復雜,所以認為污泥厭氧消化法適用于大型污水處理廠污泥量大、回收沼氣量多的情況。
污泥好氧消化法設備簡單、運行管理比較方便,但運行能耗及費用較大些,它適用于小型污水處理廠污泥量不大、回收沼氣量少的場合。而且當污泥受到工業廢水影響,進行厭氧消化有困難時,也可采用好氧消化法。
四、污泥的終處理
對主要含有機物的污泥,經過脫水及消化處理后,可用作農田肥料。
脫水后的污泥,如需要進一步降低其含水率時。可進行干燥處理或加以焚燒。經過干燥處理,污泥含水率可降至20%左右,便于運輸,可作為肥料使用。當污泥中含有有毒物質不宜用作肥料時,應采用焚燒法將污泥燒成灰燼,以作的無害化處理,可用于填地或充作筑路材料使用。
在總結國內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經驗基礎上,再結合科技成果和工程實踐,設計出一種可地埋設置的成套有機廢水處理裝置,即以碳鋼防腐為主要原料的WSZ型系列污水處理設備。其目的主要是使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經該設備處理后達到用戶要求的排放標準。該設備主要用于居住小區(含別墅小區),賓館,醫院,屠宰廠,綜合辦公樓和各類公共建筑的生活污水處理,經該設備處理的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