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廠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一、簡介
199=6308=6916
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淀粉時,廢水主要來源于玉米浸泡、胚芽分離與洗滌、纖維洗滌、浮選濃縮、蛋白壓濾等工段蛋白回收后的排水,以及玉米浸泡水資源回收時產生的蒸發冷凝水。以薯類為原料生茶淀粉時,廢水主要來源于脫汁、分離、脫水工段蛋白回收后的排水、以及原料輸送清洗廢水。以小麥為原料生產淀粉時,廢水由兩部分組成:沉降池里的上清液和離心后產生的黃漿水。以淀粉為原料生產淀粉糖時,廢水主要來源于離子交換柱沖洗水、各種設備的沖洗水和洗滌水、液化糖化工藝的冷卻水。淀粉廢水主要污染物有懸浮物(SS)、化學需氧量(COD)、氮(NH3-N)、總氮(TN)和總磷(TP)。

二、處理流程
1、預處理工序
在預處理工序中,淀粉廢水通過格柵、沉淀、氣浮等工藝去除懸浮物,減少后續反應器負荷。淀粉廢水呈酸性,產甲烷菌不能承受低pH值的環境,抑制厭氧處理過程,因此生化處理前需要調整pH值至中性(其較適宜范圍是6.8~7.2)。
2、厭氧生物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是一種有效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技術,可將有機化合物轉化為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并能產生甲烷進行回收利用,減少后續反應負荷。厭氧處理技術可選用UASB、EGSB、IC等工藝,其COD去除率可達到80%以上。淀粉糖及變性淀粉生產廢水需投加營養鹽調節碳氮比后再進行厭氧生物反應。
3、好氧生物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氧環境下對有機物的分解,其工藝技術有SBR、氧化溝和二沉池等。
目前國內常用的工藝有混凝-水解酸化-UASB-曝氣氧化塘工藝、EGSB+SBR法、UASB-氧化塘-混凝氣浮法等,這些工藝處理淀粉廢水**,均能使處理后的水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三、SBR處理系統的生理生化功能
SBR池是本工藝的主要反應區,有機物在該反應池降解去除,消化和除磷均在此進行,終的泥水分離和出水也在這里完成。運行是周期性的循環操作,可分為進水和曝氣、沉淀、潷水、閑置五個階段,各階段的生理生化功能如下:
① 進水階段 即向SBR反應池內進水至設計液位高度;
② 反應階段:由曝氣系統向反應池氧,此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NH3-N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化為NH3-N,無機磷被聚磷菌吸收至菌體內以能量的形式儲存。若曝氣與停氣操作間歇運行,除能降解COD外,還能達到除磷脫氮的效果。此方案采用間歇曝氣方式來強化脫氮除磷的效果,具體操作暫定為:曝氣2小時,停氣1小時,曝氣循環3次。
③ 沉淀階段:此時停止曝氣,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池逐漸由好氧狀態向缺氧狀態轉化,開始進行反硝化反應。活性污泥逐漸沉到池底,上層水變清。一般沉淀2小時左右,上清液能排放。
④ 排水階段:沉淀結束后,通過控制兩個標高不同的排水閥門,自上而下逐漸排出上清液,。此時,反應池逐漸過渡到厭氧狀態繼續反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