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生物
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一個生物體內的基因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內后所得到的生物。該技術可以使特定的基因從一個生物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內,也可以在互不相干的物種之間進行轉移。例如,為了增加棉花的抗蟲能力,人們把金云桿菌的抗蟲基因轉移到棉花體內,培育出了轉基因抗蟲棉等。
自從1998年英國一名教授提出食用轉基因土豆會傷害幼鼠身體后,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議就不時出現。在講究自然、生態、健康消費熱潮的今天,轉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視為“異類”。
消費者持懷疑態度
在世界上,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發展快的國家,其國內轉基因農作物種類多,種植面積也大。目前美國6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是以轉基因農作物為原料。美國公眾接受轉基因食品的程度也高,民意測驗顯示,大多數美國人接受并采用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的糧食和食品。而抗議和抵制轉基因食品強烈的要數歐洲的消費者。據調查,66%的法國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害,在英國也只有14%的人接受轉基因食品,大多數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
從目前的情況看,轉基因產品確實有些方面還說不清楚。比如,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讓人懷疑的地方。雖然自從美國*批轉基因西紅柿上市以來,約有2億多人食用過數千種轉基因食品,5年多來尚未報道過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較多,據估計約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轉基因成分,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國外的有些報道仍然值得關注。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一位教授在電視節目中公布了他的實驗成果:用轉基因土豆飼養幼鼠,引起了幼鼠器官的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件事情,雖然后來被英國*學會組織的專門評審中定調為共有6項缺陷,但仍然引起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懷疑。
關鍵在于監管
其實,根據通行的生物安全評價辦法,按照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動植物、微生態和生態環境的危害程度,農業轉基因生物可分為4個等級。即安全等級Ⅰ(尚不存在危險);安全等級Ⅱ(具有低度危險);安全等級Ⅲ(具有中度危險)安全等級Ⅳ(具有高度危險)。可見,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措施是有的,只要堅持“預先防范”的原則,*可以確保轉基因食品安全。
在歐洲,歐盟暫停批準15個成員國經營新的轉基因食品。還通過新法案,要求所有的轉基因食品必須有明顯的標簽。韓國對所有的進口大豆、玉米以及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加貼轉基因標識,并出具轉基因檢測證明。日本、美國也都實施了類似的政策。我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上市態度慎重。2001年6月,國家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對“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作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