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CL)的胚胎學家近解決了一個困擾科學家一個多世紀的謎題。他們發現了在胚胎發育初階段幫助較進化生物—包括人類-從低級生物例如魚類中分離出來的關鍵機制。以上結果發表在10月10日在線版《Nature》上。
在發育早期,很多未分化細胞構成的胚胎首先需要確定如何排列,以終形成*發育的身體。這一過程稱為“原腸胚形成”。
在這一階段,細胞分化為3層,*層是“外胚層”,它終會形成中胚層和內胚層。在高等脊椎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和鳥類)中,中胚和內胚層在胚胎中心的軸部產生。但是在低等動物(例如兩棲類和魚類)中,這兩個胚層沿著胚胎邊緣產生。
利用雞卵和能反應細胞三維移動的成像設備,科學家證明了高等脊椎動物和低等動物之間原腸胚形成的差異。研究小組發現,高等脊椎動物在胚胎中間形成軸的原因在于進化中,它們需要新的“細胞插入”機制。小組同時發現了胚胎用來控制這些細胞移動的分子。
關于高等脊椎動物和低等脊椎動物胚胎發育的區別,科學家已經思考了一個多世紀。這能幫助解釋胚胎簡單的細胞結構如何形成各種高度復雜的物種身體。研究負責人Claudio Stern教授表示:“這是很重要的發現,高等和低等物種的胚胎發育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這意味著高等脊椎動物是在動物進化的較晚期發展出的這種機制。”在人類中,以上過程發生于胚胎發育的第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