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癌癥”是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因為折磨患者的不僅是病痛本身,放療、*的過程同樣令人備受煎熬。不過美國科學家日前宣布,新型的癌癥免疫療法有望在兩年內獲得成功應用,屆時可以通過向癌癥患者體內注射來自健康人的免疫細胞的方法殺死癌細胞。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的崔征(音)博士上周在劍橋大學舉行的抗衰老會議上公布了他在免疫細胞研究方面的新發現,即在不同人身上提取的免疫細胞在抗癌方面的能力大不相同,療效可以相差近50倍。
研究小組從包括癌癥患者在內的100個志愿者身上提取了粒性白細胞,并將這種免疫細胞與子宮頸癌細胞混合在—起。試驗結果顯示,身強體壯的志愿者捐贈的細胞在24小時內多殺死了近97%的癌細胞,而生命力差的免疫細胞則只殺死了2%。研究還表明,超過50歲的捐獻者的免疫細胞的抗癌能力低于平均值,而癌癥患者提供的免疫細胞的抗癌能力就更弱了。
崔博士表示,通過向癌癥患者注射來自健康捐贈者的粒性白細胞可以幫助治療甚至治愈他們的疾病,而且他相信廣大患者很快就能從這一技術中受益。
崔博士對免疫抗癌療法的研究早在1999年就已經展開。當時他和同事發現一只雄性小白鼠對幾種不同類型的致命痛細胞表現出*的免疫性,他們培育出了源自這只小白鼠的15代、約2000只老鼠,而這些后代中的40%吱發現遺傳了免疫能力。
在免疫系統中,有些細胞具有天生免疫性,他們不斷地巡邏追蹤入侵的癌細胞,并對其發起進攻,而另外一些細胞則要通過“后天訓練”來掌握識別“敵人”的能力。免疫療法研究過去一直集中在癌癥疫苗開發領域,即通過刺激那些“天資不高”的免疫細胞來激發免疫系統產生應答。但崔博士在去年里程碑式的發現則給*打開了新天地,因為他確定了粒性白細胞就是小白鼠體內天生具有免疫性的細胞之一。
通過從具有免疫能力的小白鼠身上提取粒性白細胞并注射到普通小白鼠身上,后者也具備了對癌細胞的免疫性,更令人振奮的是當已經患癌的小白鼠被注射之后,它們身上的腫瘤開始慢慢變小,并在幾周內*消失了。
崔博士說:“如果在人體上的效果有在小白鼠身體上效果的一半,那么就有一半的病人能被治愈,至少也可以讓他們過上一兩年高質量的生活。”
崔博士的研究報告日前發表在一期的美國《新科學家》雜志上,并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熱點。美國食品*上周已經準許崔博士向22名癌癥晚期病人的體內注射粒性白細胞。這一治療方法具體的醫療效果和可能遇到的風險尚在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