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原位免疫PCR的IHC增敏方法
(一)基本原理
Sano等(1992)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表達了A蛋白與鏈霉親和素的嵌合體分子獲得成功,建立了免疫PCR技術。這是一種新的抗原檢測系統,利用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巧妙地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同PCR的敏感性相結合,通過構建單克隆抗體與重組核酸的嵌合體分子,使得利用PCR技術檢測蛋白成為可能。隨后在免疫PCR的基礎上,建立了在細胞或組織原位檢測抗原的原位免疫PCR(in situ immuno-PCR)。
原位免疫PCR是一種檢測系統,需要一種中介分子同時具有與DNA和抗體分子特異性結合的能力,其一端連接DNA,另一端連接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一個抗原—抗體—DNA連接物。作為標記的DNA分子用PCR擴增,檢測特異的PCR產物,即可間接證明抗原的存在。該技術與原位PCR不同,就是在PCR與原位雜交之間加了抗體的因素。原位PCR是先對切片或涂片進行PCR,以對組織細胞內的DNA或RNA進行擴增,使其拷貝數大大增加,然后再進行原位分子雜交。而該技術是先用特異性抗體(單抗)與相應或目的抗原反應。這個抗體在對抗原反應之前加上了人體不存在的或無關的DNA序列。抗體與抗原特異性反應后,用PCR擴增加在抗體上的DNA序列,然后再用該DNA序列的探針進行雜交檢測,也就是說用PCR及雜交的方法來放大免疫組織化學的反應,檢測目標是蛋白質。
(二)操作流程
(1)4um石蠟切片常規脫蠟至水。
(2)0.3%H202處理20min;PBS洗3min×3。
(3)抗原修復,或3mol/L酶消化;PBS洗3rain×3
(4)加入特異性一抗,37℃,1h;PBS洗3min× 3。
(5)加人*化二抗(1:400),37℃,1h;PBS洗3min× 3。
(6)加入鏈霉親和素(1:100),37℃,1h;PBS洗3rain× 3。
(7)加人*化pUCl9 DNA;20ng/片37℃,1h;PBS洗3min× 3。
(8)PBS洗,進行原位PCR反應(在原位PCR儀上進行)。50×反應液中含25umol/L引物1ul,2mmol/L dUTPs(1mmol/L dTTP和*—dUTP、20mmol/L dATP和dCTP)各lul,10X緩沖液5ul,Taq酶2U。原位PCR程序為:94℃,40s;55℃,40s;72℃,20s;循環30次,后72℃延伸5min;PBS洗3min×3。
(9)加入鏈霉親和素—HRP(1;200),37℃,30rain;PBS洗3min×3。
(10)DAB+H202顯色。
(11)常規蘇木精襯染和封片。
(三)應注意的問題
(1)防止非特異性染色。所用的外源性DNA片段和引物必須和人體內基因或被檢靶細胞中無互補系列,防止非特異性結合,出現假陽性。
(2)采用尿素或微波抗原修復方法替代酶消化切片,避免微量殘存蛋白酶對Taq酶的降解,影響PCR擴增的效率,使敏感性下降。
(3)防止脫片,充分洗滌,防止非特異性結合和擴散。
(4)必須設計各種陽性和陰性對照。
以上方法主要是增加免疫組化敏感性的方法,當然再敏感也應保持特異性,不然提高敏感性就毫無意義,敏感性是在保留特異性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