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實干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動態>>遏制“電子秤”市場亂象
電子秤以其準確度高、難做手腳而被許多消費者信任。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個體銷售點也將“黑手”伸向了電子秤。
昨天下午,根據知情者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東麗區趙沽里村這家專門銷售電子秤的店鋪。操著南方口音的店主得知有人買秤,推銷道:“您在咱這里買秤放心,便宜。”見記者還有些遲疑,店主急忙小聲說道:“在這里買秤,我負責給您調好了。無論是‘八兩秤’,還是‘九兩秤’,咱都能給您調。外人根本看不出來。”
詢問調整一臺電子秤需要多長時間,店主說道:“其實很簡單,這些電子秤都有一個密碼。破解這個密碼,只要5分鐘完事。我這里有幾乎電子秤生產廠家的密碼。”記者借口離開時,這名男子又說道:“如果您手頭有秤,咱也可以給您調。不過,每臺得收50塊錢。”
在電子秤監管域,相關標準其實早存在。1986年實施的《計量法》規定,制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的單位和個人,沒收其計量器具和部違法所得,可并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雖然處罰力度不夠大,但是法律中明確了制造的單位和個人也在處罰之列。如果監管執法等部門都能對市場消費者的利益上點心,都能參照法律法規履行職責,不是一味“打醬油”,還有“電子秤‘八兩秤’宰你沒商量”如此冠冕堂皇的行業潛規則嗎?
當然,使用“八兩秤”的攤販流動性大,數量多,監管難。算是固定攤點的電子秤,光靠質監部門每年的強制檢定,也無法排除定檢后電子秤被“偷梁換柱”的可能。電子秤
“電子秤”市場亂象叢生亟待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先,各地相關部門需聯合監管執法,對生產、銷售、經營和使用“八兩秤”單位和個人都一查倒底,嚴懲不貸,莫再出現“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監管不力現象;同時,有關部門對集貿市場的商販配備統一電子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檢查,規范行業標準,讓非法電子秤無處可用;再者,還要積實施“攻關”,研究從電子秤設計、型式試驗環節對產品防偽功能準入門檻的可行性,探索從生產源頭防范電子秤高科技作弊的途徑;zui后,也需要拓寬監督渠道,讓廣大群眾成為監督者,探索建立讓群眾參與執法的相關互動機制,才能和深入的遏制“電子秤”市場亂象,保護消費者利益,維持良好的市場環境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