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市場】隨著國家對環保節能工作的日趨重視,供熱體制改革的熱度也在不斷升高,各地供熱計量工作已經進入了實際應用階段。前不久,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GB/T32224-2015《熱量表》國家標準,并宣布將于2016年11月1日起實施。
相較于電表、水表以及燃氣表的全國大規模推廣,熱量表的應用主要與北方冬季集中供暖有關,因此僅在北方供熱地區推行。熱量表的出現是為了改變以供熱面積結算供暖費用的方法。長期以來,我國冬季采暖一直推行按供熱面積結算的方法,這種“包費制”的供暖方式存在許多弊端,由于按面積收取取暖費,房屋即使沒有人居住,暖氣也不停。暖氣過熱時,居民寧可開窗,也不肯將閥門擰小。這種狀況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費,同時也對供暖企業的利益造成影響,進而導致供暖質量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隨著能源問題受到日益重視,我國逐漸建立供熱計量收費體系。2003年我國北方地區開始進行供熱體制改革,2006年我國開始推行強制性的計量表安裝,至2010年2月,供熱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頒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意見》要求:“從2010年開始,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取消以面積計價收費方式,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方式。用兩年時間,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并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
隨著該文件下發,我國熱量表行業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熱量表市場達到了的巨大規模。據數據統計,2009年我國民用熱量表銷售量約63.88萬只,較2008年增長了44.33%,銷售額為8.9億元。隨著供熱計量改革的推進,熱量表市場呈現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2010年,我國國民用熱量表銷售量約250萬只,較2009年增長74.45%,銷售額達16.5億元。
但如此巨大的增長勢頭并未持續多久,隨后的2011、2012年,熱量表銷售量呈緩慢增長趨勢。2011年熱量表銷售量約300萬只,同比增長16.67%,銷售額為20.14億元,2012年較2011年幾乎沒有增長。
隨后,在政府調控的背景下,我國房地產迎來大洗牌,產業震蕩加劇,這使得處于房地產下游的熱量表市場受到影響。同時,通斷時間面法、流量溫度法和熱分配表等供熱計量產品的推行也對熱量表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2013年通斷面積法幾乎成為吉林、北京、新疆三地熱計量收費方法的主流。這些原因造成了熱量表市場規模開始下滑,2013年行業整體銷量在250萬臺左右,相比2012年,超過10%,銷售額下降至23.78億元。2014年熱量表市場繼續下滑,銷售量約為220萬臺,下滑幅度超過10%,銷售額降至22.02億元。
盡管熱量表市場目前處于寒冬,但春天也不會太遠。供熱體制改革在持續推進,我國供熱面積也正以每年30%左右的增速不斷增加,熱量表產業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
熱量表市場是一個很新的市場,盡管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潛力巨大。未來,能夠在質量和價格中找到平衡點的企業或將在行業的高速發展中取得先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