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祈瑞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398發布時間:2016-1-28
今年1月初,李克強總理在參加一個有關鋼鐵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座談會時,他舉例說,中國至今不能生產模具鋼,比如圓珠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
什么?中國竟然生產不了圓珠筆的圓珠!!1895年圓珠筆就已經被發明了,高鐵、大飛機都造得出來,圓珠筆珠竟然還不能生產!如果不是總理李克強說出來,估計好多人真不知道。
圓珠筆頭上的“圓珠”需要高超的技術
“去年,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李克強說,“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
什么意思呢?
模具是一切工業的基礎。一個國家的工業要振興離不開*的制造技術,而模具無疑應該排在*制造技術的*。所以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資料顯示,中國模具生產總量雖然已位居*三,但設計制造水平在總體上要比德、美、日、法、意等工業發達國家落后許多,也比英國、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韓國、新加坡等國落后。
比如說很多中國人去日本買的馬桶蓋兒!有人說那是咱中國杭州產的——但是,那是用進口的模具、按照日本的標準生產的!我們沒有那樣的模具,甚至說,我們生產不出來那樣的模具!這些馬桶蓋“墻里開花墻外香”,產品Made in China,利潤卻被外企“收割”。
事實上,比智能馬桶蓋更能刺激國人的是蘋果手機。由于蘋果產品的設計、開發等重要環節都主要在美國本土進行,中國只獲得一點血汗錢,僅從iPhone獲益1.8%。
而我們常見的很多生活塑料產品,很多都有毛刺兒……那是模具不行!
有了模具鋼,才能生產出好模具;生產出來好模具,才能生產出來好產品。這是一個循環。別小看圓珠筆尖的那個圓珠,你沒有好模具,你就是造不出那么精細、圓滑的圓珠來,你造出來的那些圓珠就粗糙,就刺紙,寫起字兒來就不好好出水兒……
這就是制造業大國和制造業強國的差距!
做一支筆只能賺1毛錢
從產量來說,我國是制筆大國,然而并不是世界制筆強國,我國生產的圓珠筆大多屬中低檔類,出口平均價格僅為0.03美元/支。可是,美國的圓珠筆制造企業CROSS公司生產的圓珠筆類,格都在10美元/支以上,差距相當驚人。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目前中國的3000多家制筆企業中,沒有一家掌握了筆頭和墨水制作的核心技術。這些墨水和筆頭,以及筆頭和墨水的關鍵制造設備,都是從瑞士、德國、日本進口的,每年用于采購這些產品的費用至少2億美元!然后中國制筆企業再配上筆桿,做好電鍍、包裝,將筆裝配成型。一支圓珠筆,光筆頭和油墨的成本就占了70%左右,再加上勞動力以及裝配筆的其他要素,中國制筆企業怎么可能獲得*呢?
據北京商報報道,有數據顯示,美國、日本擁有的占世界總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僅僅占有10%左右。目前,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而美國、日本僅為5%。
除了圓珠筆頭,有哪些核心技術我們還沒掌握?
跑鞋(減震系統)
對于跑步愛好者來說,一雙高性能的跑鞋十分重要。但遺憾的是,很少會有消費者選擇購買國產品牌的專業跑鞋。目前,外資品牌占據了專業跑鞋市場,而這些品牌也確實掌握著一些國產品牌所沒有的核心技術。以中底減震技術來說,這是決定一雙運動跑鞋好壞的關鍵。專業的跑鞋品牌SAUCONY擁有的GRID減震系統,被認為是惟一能夠同時提供緩震和穩定功能的中底技術系統,它可以提高運動鞋的穩定與緩震性能。而目前國產品牌還沒有突破這一核心技術。
手機系統(安卓、iOS)
上述這兩大手機系統,目前核心技術開發都屬于國外,其中安卓系統是以Linux為基礎的開源移動設備操作系統,主要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谷歌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持續*與開發中,而iOS系統則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于系列的蘋果品牌的數碼。
工業制造(數控機床)
作為中國傳統工業的重要助推器,數控機床的自主化問題一直扼制著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據相關人士透露,“大而不強”是中國制造業的現實。我國數控機床目前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數控機床主要依賴于進口。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所需要的80%數控機床是要從國外進口的。
醫療設備(CT)
就醫療設備而言,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201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國產醫療設備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國正在使用的醫療器械中,80%的CT、中監視儀,85%的檢驗儀器,90%的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都是外國品牌。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醫療器械行業,CT、DR的管球技術壟斷在業內盡人皆知。數十年間,國內企業曾有嘗試研發的,但因為外資的技術壟斷捆縛我國科研機構手腳,知識產權屏障束縛CT、DR球管技術的研發突破。目前,全國的醫療單位全部依賴外資企業的進口才能獲得管球,才能使用CT和DR。
汽車(發動機、電噴系統)
核心技術的缺失在汽車行業尤為明顯。雖然近年來自主品牌在技術方面一直很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比起日本、歐美等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別是在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
以日本三菱為例,這家公司生產的汽車發動機幾乎供應了所有不能自產發動機的中國自主品牌。另外,在變速箱以及電噴系統等方面,*也處于lingdao地位。據了解,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豐田旗下的日本電裝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電噴*,其中,德國博世的*已經超過了60%。有業內人士指出,從自主品牌到外資品牌、從轎車到卡車、從汽油車到柴油車,中國消費者每買一輛車就會向上述3家外企貢獻上千元的利潤。(來源:中金在線)
儀表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