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揚州冠豐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紅線”約束下的煤電清潔發展
資源稟賦造就了我國電力行業“以煤為主"的現狀,即便調整煤電在新增電源中的定位,其優勢地位仍會繼續保持。
“十二五"期間,GDP增速逐年放緩,從2011年的9.48%下降到7.4%。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電力需求也隨之告別高速增長時代,但是電力規劃未及時調整,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很可能會出現煤電大規模過剩的局面。
新形勢下,繼續大規模新建煤電后患很大:全自動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其一,大規模新建煤電基地與2020年15%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標是相悖的;其二,近年煤電的利用小時數一直處于下降通道,2014年火電利用小時數4700左右,從2015年前半年的數據來看,今年火電利用小時數可能降到4500,大規模新建煤電機組必然導致運行效率進一步惡化;其三,為完成2030年20%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標,2020年后低碳發展的要求會更高,“十三五"期間繼續大力發展煤電會大幅增加電力低碳轉型成本。如果現在不加約束,2020年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要求可能會導致新一輪的煤電機組大規模關停,將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
此外,煤電發展還面臨著“紅線約束"。*是大氣污染,煤炭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塵等污染物均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因素,而電力作為用煤大戶,從環保角度必然會受到制約。其次,全自動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我國新建煤電機組多規劃在大型煤電基地,均處于水資源嚴重匱乏地區。后,即便實現超低排放,溫室氣體峰值約束也難以跨越。盡管可以利用碳捕獲與封存來降低排放,但是經濟代價和風險都過高。
電能替代對治霾和能源系統優化有著重要作用,但并不能以此為由繼續大規模發展煤電。實現2020年的非化石能源目標,在中速電力需求增長預期下,煤電有望在2020年達到9.7億千瓦,接近峰值,屆時電力總裝機規模為19.2億千瓦。而且,這一結論是建立在每年實現600億千瓦時電能替代能力的基礎之上。通過實施電能替代,到2020年電力部門可增加1億噸標煤的供應能力,全自動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對應煤電規模約需增加5000萬千瓦。也就是說,實施電能替代已經對煤電規模形成了較大的預增空間。但終,以煤電替代其它高污染、低效率的煤炭利用形式,只能解決環境問題,不能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電能替代的根本之道是可再生能源替代。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