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明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供水設備>>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 多種型號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
設備優點
1.設備能按用戶用水所需設定工作壓力,根據其設定壓力自動調節水泵轉速和水泵的臺數,實現從零到大供水量的級變速調節,使始終工作在狀態。實現“多用多供,少用少供,不用停機"。比傳統供水設備20%~80%。
2.水壓穩定:實時通過傳感器檢測出口壓力,利用變頻控制,出水壓力恒定。
3.設備成套出,直接與水箱出水口和建筑進水口連接即可,施工周期短。
4.實現軟啟動軟停止,對管網和電網不產生沖擊,提高各部件和的使用壽命。
5.完善保護功能:如過流、過載、過熱、過壓、欠壓、短路、缺相、缺水、堵轉等保護;還具自檢、故障判斷、故障記憶、故障顯示、故障自處理、自啟備用泵、切除故障泵等功能。
變頻控制原理
用變頻調速來實現恒壓供水,與用調節閥門來實現恒壓供水相比,效果十分突出(可根據具體情況計算出來)。其優點是:
1、 起動平衡,起動電流可限制在額定電流以內,從而避免了起動時對電網的沖擊;
2、 由于泵的平均轉速降低了,從而可延長泵和閥門等的使用壽命;
3、 可以消除起動和停機時的水錘效應;
多種型號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是以市政管網為水源,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網原的壓力,形成密閉的連續接力增壓供水方式,,沒水質的二次污染,是變頻恒壓供水設備的發展與延伸。在市政管網壓力的基礎上直接疊壓供水,,并且還具封閉、污染、占地量小、安裝快捷、、等諸多優點。
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投入使用,自來水管網的水進入穩流流罐,罐內空從真空消除器出,待水充滿后,真空消除器自動關閉。當自來水管網壓力能夠滿足用水要求時,由旁通止回閥向用水管網直接供水;當自來水管網壓力不能滿足用水要求時,壓力信號由遠傳壓力表反饋給變頻控制器,水泵,并根據用水量的大小自動調節轉速恒壓供水,若運轉水泵達到工頻轉速時,則啟動另一臺水泵變頻運轉。水泵供水時,若自來水管網的水量大于水泵流量,保持正常供水:用水高峰時,若自來水管網水量小于小泵流量量,穩流罐內的水作為補充水源仍然能正常供水,此時,空由真空消除器進入穩流罐,罐內真空遭到破壞,確保了自來水管網不產生負壓,用水高峰過后,又恢復到正常供水狀態。當自來水管網停水,造成穩流罐液位不斷下降,液位探測器將信號反饋給變頻控制器,水泵自動停機,以保護水泵機組。夜間小流量供水且自來水管網壓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壓罐可以貯存并釋放能量,避免了水泵頻繁啟動
產品特點
1、節省投資:節省投資50%左右,需修建蓄水池或屋水箱,采用疊壓供水,減小設備初期投入。
2、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網供水壓力,差多少、補多少、不產生負壓、與傳統供水設備相比可30%—90%。停電也可維持市政管網水壓供水。
3、該設備由自動化控制器控制,自行根據用戶的用水量和管網的自來水壓力進行調節,實行人值守。并且采用人機界面(文本、數字)顯示,使客戶更加直觀的看到設備的狀況。
4、衛生:設備封閉,*消除水源二次污染。
5、保護功能齊:具*的過載、短路、過壓、欠壓、缺相、過流、短路、水源缺水等自動保護功能。在異常情況下能進行信號報警、自檢、故障判斷等。
6、占地少:只一組供水控制柜、負壓穩流罐和水泵機組三部分,安裝非常簡單方便。
7、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對多臺泵組均能可靠的實現軟啟動,使電網和管網免沖擊,并且輪流運轉,大大延長了水泵及電機的使用壽命。設備壽命可延長3倍以上。多種型號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
使用領域
1、自來水供水、生活小區及消防供水,亦可用于熱水、恒壓噴淋等。
2、工業企業生活、供水及工其它需恒壓控制領域(如空壓機的恒壓供、恒壓供風)。各種場合的恒壓、變壓控制,冷卻水和循環供水。
3、污水泵站、污水處理及污水提升。
4、農業灌、園林噴淋、水景和音樂噴泉。
5、賓館、大型公共建筑供水及消防。
主要技術數據:
控制連接:2個可編程的模擬輸入(AI);1個可編程的模擬輸出(AO);5個可編程的數字輸入(DI);2個可編程的數字輸出(DO)。
連續負載能力:150% In,每10分鐘允許1分鐘
串行通訊能力:規準的RS—485接口可使變頻器方便地與計算機連接。
保護性:過流保護、I2t、過壓保護、欠壓保護、過熱保護、短路保護、接地保護、欠壓緩沖、電機欠/過載保護、堵轉保護、串行通訊故障保護、AI信號丟失保護等。
使用操作
1.設備使用前手盤水泵轉子.應摩擦.卡滯現象;
2.用500V低壓插表檢測電機絕緣。應為0.5M O以上:
3.控制儀表及線路損壞:
4.開水泵閥.關閉出口閥.逐一打開泵的閥.待液體充滿泵腔后關閉閥:
5.將轉換開關置于手動位置.空載點動水泵.其運轉方向與標注箭頭;
6.手動逐臺啟停水泵.檢查水泵運轉異常現象。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