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波段光源在基層刑偵配備中的普及,尤其是在指紋現場發現與實驗室檢驗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多波段光源除了檢測指紋外,還適用于現場足跡、血跡、精斑、體液、麻醉品及纖維殘留物的微量物證的尋找和搜索,對于消失、涂改字跡等文件的檢驗效果也非常有效。
多波段光源zui初是作為激光器的代替光源出現的,是一種具有多個高強度的窄帶單色光輸出的激發光源。隨著多波段光源在基層單位的普及,而痕跡檢驗中的應用地位日益增高,使用多波段光源zui多的莫過于手印方面,從手印的發現、提取到手印的后續檢驗、鑒定都離不開多波段光源的熟練使用。
一、多波段光源的基本構造與原理
多波段光源是一種由一組或兩組濾色鏡將光源發出的白光分成不同的波段,再通過光導管輸出的光學系統。主要有燈源、濾光系統、輸出系統、控制顯示系統、箱體這五部分組成。(結構見圖一)。而其中燈源、濾光系統、輸出系統是多波段光源的核心部分,決定了該光源的性能。光源一般采用發光效率高的氙燈、銦光或其他金屬鹵素燈。濾光系統主要指濾色鏡,有普通鍍膜濾色鏡或者高質量帶通式干涉濾色鏡。后者的性能大大好于前者,主要能使色光的截止帶寬降低,即色光的單色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常的輸出波長覆蓋面為350~1000nm,包含長波紫外、可見光及近紅外區的大部分譜線。
二、多波段光源的應用原理
1、 熒光與多波段光源
當核外電子受激發躍遷到激發態上,處于激發態的電子不穩定,總要回躍到能量較低的基態上,在回躍的過程中會將接受到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物質在接受一定波長的光子照射后被激發到激發態, 然后通過釋放另一特定波長的光子而回躍到能量較低能級現象稱為光致發光現象, 通常釋放的光子壽命小于0.000001 秒,稱為熒光;在0.0001~0.1 秒之間的稱為磷光。如果物質能夠在不用外界提供光激發的情況下,能夠自激發產生熒光,就說這種物質存在固有熒光。另一種產生熒光的情況是在外界光源的激發下產生與原光波波長不同的光波(通常是短波激發產生長波),宏觀表現就是發出一另一種色光。多波段光源既可以提供觀察固有熒光的反相光源,又可提供激發光源。
2、分色原理
分色原理是正確選擇多波段光源的波段(色光)和濾色鏡的前提。是指通過選擇色光可以改變被攝物體的亮度分布,從而可以加強或減弱被攝物體顏色之間的差別,獲得在白光下無法區別的影像細節及反差。一般來說,濾色鏡的選擇要根據需要突出的顏色或削弱的顏色,遵循“同色通過,異色吸收”的原則。所以,通常來說,若熒光物質能夠發射某種波段(某種顏色)的色光,為了增加其反差應該選擇與該色光顏色相同或相近的濾色鏡。
三、手印常用檢驗方法的波段選擇
目前在國內的大部分基層所配備的多波段光源F - 400多波段光源,或澳大利亞ROFIN公司所產的Poli—view系統等,但是無論進口或國產,較好的多波段光源基本都包含有以下波段 (片輪間未經疊加組合, 單位: nm) : 365、415、440、465、490、515、540、565、590、615、CSS,白光。
1, 多波段在現場手印勘查時的色光選擇順序
*步,白光搜索;進入現場后,應先用多波段光源的白光輸出,進行*遍現場勘驗,這與以往我們用強光燈進行現場勘驗時的方法是相同的,主要目的是勘驗是否有灰塵足跡、灰塵手印以及毛發、纖維、玻璃碎片等微量物證,可根據這些物質對光的散射原理,使用掠入射的光檢驗方法。
第二步,藍綠光搜索;白光搜索后,應將現場盡可能遮光,如果允許,可在夜晚進行再次勘驗,用多波段光源的藍綠光輸出,戴上橙色濾光鏡進行第二遍現場勘驗,因為很多可疑物質如體液、纖維、油脂、油漆碎片及射擊殘留物等會發出固有熒光。
第三步,改變波段;改變輸出波長并換選濾光鏡,多次搜索,看是否有新的發現。
第四步,重點部位反色觀察;有色物體對相反顏色的光基本上是全部吸收的,而有色物體上的可疑物質對入射光則可能是反射的,這樣就根據不同物質對光的吸收與反射之間的區別,增加了反差。
2, 多波段光源在手印常用檢驗方法的波段選擇
⑴ 紫外光:紫外反射、紫外熒光照相;紫外熒光粉末顯現的手印;精斑,陰道分泌物手印或痕跡;某些“502”染料染色指印;用蒽粉、ΦK∏–3熒光粉,ZnS等處理過的客體在暗室場條件下用多波段光源的紫外波段打光觀察和拍照。
⑵ 400—430nm(紫光):血手印需用二氯熒光素或龍膽紫處理后在415nm波長紫光激發下產生橙色和黃色熒光,可選擇黃色或橙色濾光鏡。同時,在415nm波長下可發現黃色紙張上的灰塵加層手印,多波段光源用掠入射法在暗室場下觀察。
⑶ 430nm—490nm(藍光):大部分熒光粉刷顯手印在430—450nm呈強烈熒光。人民幣上手印用熒光粉在440—490nm較好,但是要選用藍色濾光鏡。“502”熏顯后用BBD加強手印在430—515nm之間,可產生黃色熒光,選用黃色濾光鏡。DFO以及茚二酮在450—485 nm范圍內受激發產生強烈的橙紅色熒光,選用紅色濾光鏡觀察效果較好。油漆木上的灰塵手印或足跡在450nm藍光以掠入射法觀察或拍照。
⑷490—510nm(藍/綠光):“502”熏顯后用BBD加強手印也可在此波段觀察。 ⑸510—550nm(綠光):茚三酮用ZnCl2或硝酸鎘在550nm波長激發下產生強烈的熒光。“502”熏顯羅丹明6G加強的激發峰在530nm ,發出明亮的熒光。龍膽紫的激發波長也在530nm。
⑹550—700nm(黃橙光):可作為反相觀察的光源。
⑺紅外光:在深色背景客體上的油墨,印泥手印。
隨著新的手印顯現方法的提出多波段光源的更多更有效的使用方法也在更新化,細致化,筆者也將對本文的不足之處,以及更新的實用技術予以關注,做進一步的研究。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