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北京百奧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雙特異性抗體在腫瘤之外的奇葩應用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雙特異性抗體,目前有超過100家公司或者科研單位在進行雙特異性抗體研究,有60多個候選藥物進入不同的臨床階段。在抗體藥物研發中,目前雙特異性抗體已經占到約20%,較5年前的10%翻了一番。這其中大概有68%的候選藥物集中在腫瘤領域,其中又有50%的腫瘤領域藥物有一個共同的靶分子--CD3。
目前已經上市兩種產品,分別是2009年上市的Catumaxomab和2014年上市的Blinatumomab。作為者,二者的市場表現并沒有太多亮眼之處。這可能也和二者的"先天不足"有關,Catumaxomab作為小鼠和大鼠的嵌合抗體,用現在的眼光看就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Amgen的Blinatumomab被FDA批準用于治療費城染色體陰性的前體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B-cellALL),市場表現不好則主要是因為適應癥人群太少的緣故,真有點暗合那句話"臨床試驗中就能把病人都用完了"。閑話少說,本文重點聊一下在腫瘤之外,雙特異性抗體的用武之處。
1、功能蛋白的模仿者
(Mimetic function)
1.1 Emicizumab(羅氏/中外制藥)
Emicizumab,被羅氏/中外制藥開發用來治療A型血友病,如果被批準,將是個非腫瘤領域的雙特異性抗體。Emicizumab可以同時結合FIXa和FX,把兩個蛋白拉到一起激活下游的凝血信號通路。*模仿了FVIII在體內的作用(圖1)。目前市場上FVIII是治療血友病的主要藥物,但是長期的使用藥物之后,有大約30%的病人會產生抗體FVIII抗體,這些病人急需新的藥物。而Emicizumab的出現則正好可以滿足這部分病人的的需求。
1.2 RG-7992(羅氏/基因泰克)
羅氏/基因泰克的RG-7992則提供了另一種雙特異性抗體的使用方法。首先科學家發現了anti-FGFR1(anti-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抗體,會刺激褐色脂肪組織活性,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和清除多余的卡路里能量。但是由于FGFR1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種組織中,單一的anti-FGFR1抗體存在很多脫靶帶來的副作用,在小鼠體內會引起低磷酸鹽血癥。但是通過做成雙特異性抗體同時結合anti-FGFR1和KLB (co receptor β klotho)后,能都模擬FGF21促進降低機體血糖血脂、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胰島β細胞等多種糖脂代謝調控的功能。目前這個候選藥物用來在2型糖尿病中已經進入臨床一期階段。
2、"雙頭蛇"類雙特異性抗體--
MDG-010(MacroGenic)
大部分的雙特異性抗體就像一個"雙頭蛇",在血液循環中利用兩個頭把兩個不同的靶分子抓住。比如由MacroGenic公司依靠自己的DART技術平臺開發的MDG-010,可以同時結合B細胞表面上的CD32B和CD79B,當他們相互結合時,將啟動抑制B細胞活性的信號。期望在RA治療時可以達到以CD20為靶點的rituximab類似或更好的臨床效果。由于不會以清除B細胞為目標,因此理論上副作用會更小。今年六月份,公司公布了一期臨床數據,臨床數據為MDG-010的繼續推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BIOCAD的BCD-121也可以同時"抓住"IL-17和TNF。不否認這種模式會是一種很好的藥物,但也有不同意見認為相比兩種藥物組合使用來說,不便于根據疾病狀態來實時進行藥劑量的調整。
3、耐藥菌領域的探索--
MEDI-3902(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的MEDI-3902則提供了另一種應用方式,通過結合綠膿桿菌表面多糖--Psl來識別綠膿桿菌,并富集在菌體表面。*,綠膿桿菌可以通過突刺分泌毒素來殺死靠近的免疫細胞。因此MEDI-3902的另一個靶點則是針對綠膿桿菌的三型毒素分泌系統的PcrV,通過中和PcrV阻斷細菌毒素的釋放。被切斷毒素釋放功能的綠膿桿菌這時候就成了到刀板子上的魚肉,這時候再通過抗體的Fc區域結合免疫細胞尤其是巨噬細胞來清除細菌。目前MEDI-3902主要針對耐藥性綠膿桿菌,在細菌耐藥性已經引起極大關注和恐慌的時代,MEDI-3902能否終攻克耐藥性綠膿桿菌,很值得期待。
4、"特洛伊木馬"雙特異性抗體('Trojan Horse' carrier)
隨著抗體藥物相繼折戟在阿爾茨海默癥中,很多研究者開始反思,是否是因為抗體難以通過血腦屏障,導致腦內有效藥物過少而導致無法發揮作用。鑒于這個思路,許多公司開始把目標定在了使用抗體進行跨血腦屏障運載藥物即:"特洛伊木馬"雙特異性抗體。鎖定的目標就是中樞神經類疾病。比如:基因泰克瞄準了阿爾茨海默癥,分別用TfR-knock-in 小鼠和猴子證實anti-TfR/BACE1 antibodies可以有效降低腦內amyloid-β (Aβ)的含量,并無不良作用; Angiochem的ANG4043 通過結合LRP-1受體實現穿越血腦屏障;開發治療溶酶體貯積病(LSDs)中的亨特氏綜合征(Hunter's syndrome,目前在I期臨床階段。
5、增強nanobody半衰期--Ablynx
除上述所述之外,Ablynx也開創了一種新的應用方式,為了增加產品線上納米抗體的半衰期,Ablynx設計了的雙特異性抗體的兩一個手臂用來連接白蛋白,這樣雙特異性抗體進入血液后會先和血液中的白蛋白結合,再去尋找自己的靶標,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納米抗體藥物的半衰期。
6、總結
目前雙特異性抗體已經越來越得到認可,除了可以直接跟腫瘤免疫治療聯合使用之外,在腫瘤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且各種新奇的思路也不斷涌現,盡管在腫瘤外領域還沒有成功上市的產品,但是眾多科學家的探索,仍然帶來很大的期望。畢竟傳說找個300億美元的市場,還是值得來投入和嘗試。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