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從監測對象出發分為大氣、水和土壤三類。大氣和水環境一般采用在線監測系統來不間斷監測主要環保指標,分為大環境(城市空氣質量、流域水質)和小環境(污染源企業廢氣、廢水)兩類監測應用。土壤一般采用重金屬檢測儀器或化學分析器來監測其中的有害元素或物質。從市場容量來看,小環境類監測系統要大于大環境類監測系統(土壤和重金屬監測方面的規劃屬于出臺,其需求屬于增量市場,但容量目前難以計算)。
“環境監測”這一概念zui初是隨著核工業的發展而產生的。由于放射性物質對人及周圍環境的威脅,迫使人們對核設施進行監測,測量其強度,并可隨時警報。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的頻頻出現,監測的含義擴大了。逐步由工業污染源監測發展到大環境的監測,即監測的對象不僅僅污染物、污染因子,還伸延到環境行為。如環境生物、生態監測等。
2011年4月,環保部發布《2011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為順利完成"十二五"時期的艱巨任務,污染防治工作要重點圍繞水、空氣和土壤三大環境要素,突出重金屬、化學品和危險廢物三類污染物,在流域區域和污染源兩個層面,充分運用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和創建環保*城市兩個抓手,努力*環境質量,逐步提高社會公眾的環境滿意度。
環境檢測儀器主要是用于監測室內外環境各項參數的儀器總稱。指通過對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測定,確定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及其變化趨勢。環境檢測的過程一般為接受任務,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檢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的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環境檢測的對象: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環境檢測包括:化學監測,物理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監測。
環境監測是整個環境保護工作和環境科學研究的基礎。制定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環境政策、法律、環境管理規定和環境質量標準,必須要以環境監測獲得的各類數據為科學依據。環境監測還可作為執行環境保護法的技術仲裁,為環境管理的決策環境規劃、排污收費、環境指標考核、環境工程驗收服務,發揮其監督職能。
污染源和環境水質監測儀器:(1) 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污染物排放的總量監測要求濃度與流量同步連續監測,在線測流和比例采樣是總量監測的基本技術手段,對于重點污染源還需要配備在線監測儀器。(2) 流量計:用于規范化的明渠污水排放口流量的在線連續監測儀器。(3) 自動采樣器:用于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時間比例兩種方式的在線自動采樣裝置。(4) 在線監測儀器:用于工業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線測分析儀器。監測主要項目有:COD、TOC、UV、NH4、NO3-N、氰化物、揮發酚、礦物油、pH等,應具有自動校正和自動沖洗管路功能。(5) 環境水質自動監測儀器:用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標的在線自動監測儀器。水質自動監測項目分為水質常規五參數和其它項目,水質常規五參數包括溫度、pH、溶解氧(DO)、電導率和濁度,其它項目包括高錳酸鹽指數、總有機碳(TOC)、總氮(TN)、總磷(TP)及氨氮(NH3-N)。(6) 總有機碳(TOC)測定儀:總有機碳(TOC)是反應水體有機物含量的指標,可用于污染源或地表水的監測。
環境監測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定量地測定環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體健康的環境變化,分析其環境影響過程與程度的科學活動。從執法監督的意義上說,它是用科學的方法監視和檢測代表環境質量和變化趨勢的各種數據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