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紫外線消毒器價格成本投入提高城鎮污水處理標準
來源:石家莊凌卓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2014年07月08日 15:46
現在,污水處理標準收嚴在技術上是沒問題的。國內的技術水平*可以實現升級的需要,膜生物法、臭氧活性炭法、污水紫外線消毒器處理法等很多工藝和方法都能使污水處理廠的排放達到Ⅴ類水、Ⅳ類水甚至Ⅲ類水的要求。但相應的是,必須提高投資和運行的成本。根據污水紫外線消毒器價格成本等核算,預計提標到Ⅳ類水質每噸需要增加約30%運行成本,投資總額也約增加30%~40%。
目前,北京和浙江等地區一些水環境形勢比較嚴峻的城市,已經通過使用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等處理技術,把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提高到了Ⅳ類水質標準。
在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方面,是不是要鼓勵地方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實施更高標準?當前,有哪些地區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
按照《環境保護法》,地方有制訂標準的權力,但必須嚴于國家標準。今年4月環境保護部出臺的《關于加強地方環保標準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國家標準相關規定不能滿足當地環境管理要求的地區,應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
國家標準是基于全國的普遍情況制訂的,是對某一行業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不可能滿足所有地區的環境管理需求。對于一些沒有環境容量、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必須通過制訂地方環保標準解決區域性和流域性環境問題。比如山東、廣東、河南、云南等20多個省市,就針對省內一些流域、湖庫制訂了嚴于國家排放標準的地方標準。
環境保護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2012年曾對北京市境內80多條河流水質情況進行調查,通過對其中的50多條河流采樣監測后發現,全部水質均未達到規劃所要求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北京市對這一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十分重視,市長王安順特別在全市各區縣行政負責人會議上宣讀了這一報告。為此,北京市從2013年開始大力整治水環境,并投入200多億元資金。其中就包括要利用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等污水處理新技術、新設備等手段,提高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必須達到Ⅳ類水質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