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烘烤技術要領詳解 密集烤房是烤煙生產中烘烤煙葉的設備。具有裝煙密度大,使用風機進行強制通風和熱風循環,平面、立面干球溫差和濕球溫差小,煙葉變黃、干燥均勻,烤后煙葉黃煙率高,烘烤時間短的特點,另外,還有溫濕度自控系統輔助烘烤設備,操作方便,容易掌握,降低烘烤工作強度明顯,節省烘烤用工等優點。密集烤房分氣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和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兩種。兩種密集烤房在烘烤煙葉的過程中,雖然氣流不同,但仍具有較多的相似性。目前云南煙葉已進入成熟采收烘烤階段,為確保提高煙葉烘烤質量,特提出密集烘烤操作技術要點,供各地烘烤煙葉參考。 一、提前檢修烤房并燒火試爐,確保烘烤工作順利開展 煙葉采收烘烤前,需對使用過的上年烤房進行散熱管掏灰,更換石棉條,確保燒火旺,散熱管檢修蓋板密封不漏煙,以后烘烤兩爐次再掏灰一次;更換陳舊傳感器紗布和對還可用的紗布用洗滴劑清洗,保證烘烤時傳感器紗布吸水良好,測定數值真實可靠;對出現損壞的門窗、墻體和擔煙梁等維護結構進行修復,提高烤房的保溫、保濕性能。烤房檢查修理后,對新舊烤房都要先起動運行,燒火試烤,檢查控制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散熱器是否漏煙,助燃風機、循環風機和進風板的轉動是否正常(注意風機不得反轉),線路電壓是否合理,附屬設備發電機是否正常,若發現問題必須進行檢修,確保設備工作正常。另外,還要備足燃油,才能保障烘烤工作順利展開(詳見烤房組合圖1)。 密集烤房組圖1 二、烤前查看田間,合理計劃采煙,統一采收標準,提高采收成熟度相似性在煙葉采收前,必須到田間查看煙葉的成熟情況,認真估算需要采收的量,做好計劃采收工作。每次進行煙葉采煙前,要到田間對采收人員進行現場培訓,統一采收標準。采煙時要做到不多采、不少采、不漏采、不采生,縮小采收煙葉的成熟度差異(詳見圖2、圖3、圖4)。 圖2 田間成熟期 圖3 采收的下部葉外觀 圖4 田間集中成熟的中上部葉 三、分類堆放,優化上竿,統計分配,對號裝炕 1、嚴格分類編煙。先將采回來的煙葉按部位、大小和成熟度進行分類堆放,然后先編代表性強的大類煙葉(大小或成熟度),但在編煙的過程中,要剔除成熟好(小葉)和稍差(大葉)的煙葉,拋棄無烘烤價值的過熟葉、重病殘葉、生葉和黑爆葉。之后再按成熟好或成熟稍差依次編煙,同時須剔除不同類型的可用煙葉和拋棄無烘烤價值的煙葉。編煙要做到同竿同質,同一成熟度,竿內密度均勻、竿與竿重相近(詳見分類編煙組合圖5)。圖5 分不同煙葉類型編煙 2、科學裝煙。裝煙前要統計好竿數,按各層竿數相同、同層均勻、黃葉先干的原則,分配好各類型煙葉的裝炕次序和對號裝炕,實現煙葉烘烤特性與烤房溫、濕分布規律對接,提高各層煙葉烘烤質量。一般情況,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以頂層溫度高,相對溫度低,煙葉zui先干燥,裝煙宜黃不宜生,底層溫度zui低,相對濕度zui高,煙葉zui后干燥,裝煙盡可能放綠葉,不放黃葉;氣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則是以底層溫度高、相對濕度低,煙葉zui先干燥,裝時應以黃葉為主,頂層溫度zui低,相對濕度zui高,煙葉zui后干燥,裝煙葉要把握裝生不裝黃。前后溫濕度高低要看密集烤房建蓋的年代而定。 3、編裝操作事項。在編煙、裝煙的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煙葉破損、阻斷,降低煙葉質量。在運輸和堆放煙葉時,要防止暴曬和過分擠壓,盡可能減少擦傷、磨傷、破損和灼傷等有損煙葉質量的行為。 四、統一傳感器掛放位置,提高溫濕度測量的準確性,實現統一指揮烘烤的目的 為盡可能減小烤房之間測量的溫濕度值的差異,降低烤房之間的可變性,做到工藝設置統一,傳感器的感溫部分必須統一掛放位置。通常傳感器掛放在烤房中梁下方的中倉靠前倉處30cm左右的地方,頂層感溫頭與頂層葉尖基本平行,底層感溫頭比低層煙葉葉尖高2cm左右為宜。 五、合理添煤,準確控溫 為了準確控制好干球溫度和濕球溫度,在煙葉變化的各個階段,要合理添煤。 1、在煙葉變黃中前期,基本不通風排濕,耗熱較少,每次加煤就控制在0.5kg-1kg,確保升溫速度為0.5-1℃/h和穩溫變黃。 2、在煙葉變黃中后期,因為少量通風排濕促黃,耗量增大,需要適當加大火力,補充熱耗,每次加煤可控制在1kg左右為宜,才能滿足升溫速度0.5℃/h或穩溫促黃、促干的需求。 3、在煙葉凋萎排濕中前期,由于進風進量逐漸增大,火力要求也隨之加大,每次加煤時可到2kg-3kg,控制升溫速度為0.3-0.5℃/h。 4、到凋萎后期、定色期和干筋前期,此期因為煙葉定色進風量zui大,為確保大排濕對熱耗的需求,每次可加煤4kg-5kg,同時控制升溫速度不可超0.5℃/h。 5、干筋后期由于煙葉含水量少,進風排濕量小,可將加煤量減至3kg-4kg/次,使升溫速度達1-1.5℃/h,并穩定干筋期溫度,直到煙葉主脈烤干為止。 六、掌握好排濕技巧,破解烤青、掛灰和烤糟等難題 在煙葉烘烤過程中,如何做到排濕適宜,實現煙葉干燥程度與變黃、烤香相匹配。關鍵掌握如下操作技術: (一)掌握好通風排濕時機 通風排濕時機要看煙葉的含水量高低、裝煙容量和氣候等因素,煙葉含水量高、裝煙容量大和雨天烘烤,在穩定起火溫35-36℃后,烤房上下層溫度差1℃以內,上下層濕差小于0.3℃時,可進行通風排濕,反之,則不排濕。在煙葉進入38℃變黃高峰階段時,要看煙葉的變黃成度來決定通風排濕時機,一般在點火烘烤36小時后可進行通風排濕,即使是烘烤成熟度比較差的煙葉,通風排濕時機也不可超過點火后48h。因為通風排濕時機偏晚,煙葉失水量不足會降低煙葉變黃速度,烤后煙葉色度差,光澤暗,品質低下。隨烘烤工作的深入,煙葉黃度加強,需逐漸加大進風排濕量,加快煙葉的干燥、定色。 (二)掌握好排濕量 烘烤過程中排濕量的多少,在一定的干球溫度條件下,一般看測量所得干、濕球溫度差的大小(傳感器紗布吸水正常)來決定通風排濕量的多少。干濕球溫度差小測量所得濕球溫度高說明烤房內水分含量大,排濕量小;干濕球溫度差大,表明烤房內水分含量低,排量大。一般干球溫度為35-36℃時,干濕差為0.5→1℃,干球溫度38℃→40℃時,干濕差定1.5→3℃,干球溫度由40℃→46℃,干濕差由3℃→9℃(即穩定濕球溫度不變,逐漸加大通風量,緩慢升高干球溫度),干球溫度達47℃→50℃時,干濕差由9℃→12℃,干球溫度由50℃→60℃時,干濕差由12℃→21℃,干球溫度由60℃→65℃時,干濕差由21℃→24℃。經過上述通風排濕,使煙葉的干燥程度與變黃、烤香相匹配,烤出色、香、味俱全的高質量煙葉。 (三)控制適宜的煙葉干燥程度 準確把握煙葉在烘烤過程中的干燥程度,使烘烤階段穩步推進。煙葉干燥目標:葉尖開始變黃,葉身發熱、發軟;煙葉變黃7-8成時,煙葉基本拖條(不可達勾尖,否則易把煙烤青);煙葉全黃時,煙葉全拖條。干球溫度要超過43℃前,煙葉干燥程度必須達到溝尖卷邊,干球要超46℃,煙葉干燥程度要達一半以上,干球溫度要超50℃時,葉色須基本定色,干球溫度要超55℃時,煙葉應全部定色。否則,容易烤壞煙葉(輕則掛灰,重則烤糟)。 (四)正確使用自動控制裝置 自動控制濕球設備是密集烤房的一個特點,在烘烤中,要靈活加以應用,減輕烘烤強度。一般情況下,煙葉在勾尖前,使用自動排濕較為適宜,之后,使用手動控制進風門,更利于提高煙葉烘烤質量。另外,循環風速的選擇,一般裝煙量低于4噸的密集烤房,以使用低速循環風為宜,裝煙量為4-5噸的烤房,循環風采用“低-高-低”交換,只有裝煙量達5噸或更多時,才可使用高速循環風烘烤。需要注意的是在使低速循環風烘烤時,如果全爐煙葉均已基本全黃,但煙葉的失水量不達目標要求,可在穩定干球溫度42℃,采用高速循環風進行快速通風排濕4-6h,使變黃后的煙葉快速實行勾尖卷邊的目標。 七、根據不同氣流流向,合理設置干、濕球溫度 由于烤房氣流不同,所選擇指導燒火、通風排濕的傳感器也不相同。通常氣流下降式密集烤房都選擇頂層測量的實際干、濕溫度為依據,通過燒火、通風排濕來控制所設定的干、濕球溫度值,實現煙葉變黃、干燥、烤香的目的,而氣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則相反,以控制低層的干、濕度為準,逐步實現煙葉烘烤階段目標。在兩類密集烤房烘烤過程中,一般氣流下降式烤房測得的干球溫度要比氣流上升式密集烤房低1℃,而濕球溫度則高0.5℃左右。因此在設置兩種烤房溫、濕度時,需要分別對待,否則易烤壞煙葉。一般兩種烤房的干、濕球溫度設置如下表1(僅供參考)。表1 密集烤房干濕球溫度設置對照階段 氣流上升 氣流下降 烘烤目標 干球(℃) 濕球(℃) 干球(℃) 濕球(℃) 起火 35.0-36.0 34.0-34.5 35.0-36.0 34.5-35.0 中層90%煙葉葉尖開始變黃變黃前 37.0-38.0 36.0 37.5-38.5 37.0→36.5 中層90%煙葉黃7-8成變黃中 39.5-40.5 36.0 39.5-40.5 37.0→36.5 中層全黃,50%以上煙葉勾尖變黃未 41.5-42.5 36.0-36.5 41.5-42.5 36.5-37.0 中層全黃,90%以上煙葉勾尖凋萎 44.0-48.0 36.5-37.5 43.0-47.0 37.0-38.0 中層90%以上煙葉半卷筒定色 55.0-56.0 38.0-39.0 54.0-55.0 38.0-39.0 中層90%以上煙葉主脈干燥1/2 干筋 66.0-67.0 39.0-40.0 65.0-66.0 40.0-41.0 全爐煙葉主脈干燥 在觀察煙葉變化時,都以觀察中層煙葉的變黃、干燥為主,兼顧頂、低層煙葉的變化情況。 八、靈活掌握階段的烘烤時間,適時轉火升溫、通風控溫 煙葉在烘烤過程中,只要實現階段目標,本階段烘烤就應該終止,轉火進入下下一階段。各階段烘烤時間的長短,因煙葉的變化進度快慢而定,沒有準確的時間要求,只有參照時間。一般情況,變黃階段大約需要60-72h,其中起火階段需要12-16h,變黃高峰階段需要36-40h,變黃后期需要12-16h。變黃期煙葉變黃所達目標如圖6、圖7、圖8;凋萎階段大約需要12-24h,其中前期需要12h,后期大約需要12h,煙葉烘烤所達目標如圖9;定色期大約需要24-36h,烘烤目標如圖10;干筋期大約需要的24-30h,烘烤目標如圖11。圖6 結束起火階段 38℃變黃結束 圖7 結束40℃變黃 圖8 勾尖卷邊-終結變黃期 圖9葉片凋萎半干圖10 葉片定色 圖11 主脈干燥 九、弘揚烘烤師精神,深挖烘烤潛力 烘烤師精神指烘烤師傅在煙葉烘烤中逐漸培養而形成的一種特殊技能,是付出與創新的結合。在煙葉烘烤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并組織實施科學烘烤。 (一)要有忍辱負重,承擔風險的精神 煙葉烘烤是火中取寶,雖然是一門科學,有規律可循,但也是一門藝術,更多體現在煙葉烘烤過程,靈活、多變,需要烘烤師傅準確判斷煙葉變化規律,采取行之有效的促控措施,才能提升烘烤質量,完成烘烤作業。若判斷有誤,將給煙葉烘烤工作帶來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另外,在煙葉的烘烤過程中,因受鮮煙質量和烤房自身設備的影響,如烘烤不正常生長的煙葉(憨煙、水糟煙、帶病煙等)、停電、機械損壞等等,都造成煙葉烘烤質量低,烘烤結果不如人愿,造成對烘烤師的誤解。所以,煙葉烘烤是風險與成功同存,誤解與失敗同在。 (二)要有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精神 煙葉烘烤是一門系統性工程,受烤房建設、栽種水平、采收成熟度、編煙裝炕、燃煤質量、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哪一環節工作處理不當,都將導致煙葉烘烤質量下降。因此,凡是涉及到煙葉烘烤的部門或個人,必須以提高煙葉烘烤質量為中心,加強協作,各盡其職,發揮烘烤團隊應有的作用,不斷創新煙葉烘烤新篇章,推進煙葉烘烤質量上臺階。 (三)要有謙虛求學,銳意進取,提升精華的精神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煙葉烘烤中,由于烘烤師的思維方式和思考問題的重點存在一定的差異,加之經歷烘烤對象也存在較大差異,對煙葉烘烤這門學科也就累積了不同的經驗,zui終形成了不同的烘烤方法。所以,要當好一個有用的烘烤師傅,不僅要向書中請教,還要向同行學習好的經驗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烘烤知識與技能,才能不斷提升烘烤水平,增強解決烘烤中存在問題的技能。另外,要不斷開展特殊煙葉烘烤試驗,探索特殊煙葉烘烤規律,尋找解決特殊煙葉烘烤zui有效的方法。同時在煙葉烘烤過程中,要培養爐爐總結、月月總結和年年總結新經驗、新方法的習慣,擴大推廣烘烤精華應用范圍,改進老式烘烤方法,提升煙葉烘烤技術水平。圖12 精誠合作,謙虛互學,銳意進取,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 (四)要有不懼苦,愛崗敬職的精神 煙葉烘烤時間周期短,火打交道,熬夜守班,裝炕出爐,不僅工作辛苦,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作為烘烤師傅在烘烤過程中,如果怕臟、怕累、懶動、怕吃苦,就很難做到:勤觀察煙葉變化全面細致,燒火勤加、少加、勻加,排濕適時,掌控溫濕度準確等工作,zui終導致煙葉烘烤質量難以提高。 十、牢記烘烤“十一要訣”,順理成章烤好煙 煙葉烘烤“十一要訣”是本人經歷25年烘烤實踐的體會,雖然表述上有些不太準確,但內容貫穿了煙葉烘烤過程的每一環節,包含了煙葉烘烤的精髓,需要牢記,認真體會其中之內含,做到心中有數,突破烘烤難題,使烘烤科學與烘烤藝術的統一,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煙葉烘烤“十一要訣” 設備須齊全,烘烤才順利;采收有標準,延時不如養;編煙需合理,裝煙要有序;燒火務必勤,添煤少而勻;觀察細而實,看煙定溫濕;拿色為中心,全靠熱和水;黃煙等青煙,取舍應得當;萎黃需協調,定色才有方;煙黃終會香,干燥方可售;烘烤累又臟,精神不可丟;四方來支援,品質定提升。 二烤煙烘烤技術要點 烤煙生產過程大致可分為育苗、大田生長和煙葉烘烤三個階段。烘烤的好壞直接影響烤煙的品種及生產效益。煙葉烘烤是反映和決定烤煙品質和生產效益的關鍵的環節之一。它涉及到煙葉采收質量、烤房設備、烘烤工藝和實踐經驗等眾多因素的有機配合。所以說煙草的烘烤是一個涉及多類知識的系統的工程并不過分。 一、密集型能烤房 隨著烤煙生產理念和技術不斷發展和創新,沿用多年的自然排濕式傳統烤房逐步被改造和替代。近年來,在國家各級煙草管理部門的技術引導和資金扶植下,一些智能化,密集型的能的烤房得到迅速發展,并顯示了*的優勢。新型烤房和與其配套的新技術的到出現,把煙草生產帶入智能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一個新領域。初顯了煙草生產并入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的端倪。 我們以普遍使用的密集型能烤房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它的結構和工作過程。 1、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這種密集型能烤房主要由裝煙室、加熱室和熱風循環控制系統三個部分組成:裝煙室采用雙門結構,容積約為70~90立方米。室內兩側墻壁上有三趟搭放煙桿的溝槽,中間設搭煙架。這些小窗口是觀察窗,這里設兩個排濕通道,中間的是熱風循環通道。兩側墻壁上還有兩個備用的排濕口。這里是加熱室,下面是加熱爐,爐上邊六根鐵管是換熱器,它除承擔散熱作用外還是加熱爐的煙囪。這是加熱室和裝煙室的過渡間。熱風循環控制系統由循環風機、鼓風機、數字化控制器、干球溫度計和濕球溫度計組成。干球溫度計檢測的是烤房內的溫度、濕球溫度計檢測的是烤房內的濕度,干球溫度減去濕球溫度的差值,我們這里稱為“干濕差”。 點火后燃燒爐產生的熱量經換熱器到達燃燒室頂部,換熱器散發的熱量被循環風機吸入裝煙室,而煤煙經管路直接排到爐外。在循環風機的作用下熱氣流穿過上層、中層和下層煙葉的縫隙到達裝煙室的底層,再經熱風循環通道回到加熱室進行新的加熱循環。煙葉在熱風從表面流過時被加熱烘烤。當室內溫度過高時,補風門開啟,冷空氣進入以調整室內溫度。而當室內濕度過大時,可打開排濕門降低室內濕度。在烘烤過程中,干濕球溫度計隨時監測著裝煙室內的溫度和濕度變化情況,并根據事先制訂的烘烤工藝,控制循環風機、鼓風機和補風門的工作狀態,從而以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等多種方式完成整個的烘烤過程。 2、密集形臥式烤房的主要特點:① 采用強制熱風循環和溫濕度自動控制。實現了烘烤過程的數據化和科學化,控溫、控濕準確性高。降低煙葉烘烤風險,有效改善了煙葉的烘烤品質。 ② 降低了烤房高度,裝煙卸煙方便,從而減輕了烘烤作業的勞動強度。③ 裝煙量大,每座烤房可裝煙4500~5000公斤,提高了生產效率。④ 燃燒和換熱效率高,降低了耗煤量。每公斤干煙耗煤成本僅為普通烤房的50~70%左右。⑤ 加熱室與裝煙室分離,可以保證煙葉和烤房的安全。 二、煙葉的成熟采收 因為煙葉的采收質量與zui終的烘烤品質密切相關,所以要介紹煙葉的烘烤技術我們還要從煙葉采摘這一環節說起。 不成熟的煙葉和過熟的煙葉在烘烤中變黃和失水速度與正常成熟的煙葉差異較大,極易烤青、考黑或烤成雜色煙。給煙葉的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因此準確的識別煙葉的成熟程度,適時采摘是煙農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根據煙葉在煙株上的著生位置和成熟時間的差別,我們把一顆煙株上的煙葉分為:下部煙葉、中部煙葉和上部煙葉。從下部煙葉開始成熟到上部煙葉全部成熟,整個采收過程大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1、下部煙葉的成熟特征在煙株封頂后的5~10天,就應注意采收下部煙葉了。除了從采收的時間上估算外,還要注意煙葉成熟時的兩個基本特征:一是葉片應出現綠中泛黃的現象。但下部葉片因通風差,采光不勻等因素的影響,葉面顏色往往分布不均勻,所以要先看葉耳和葉基是否為黃綠色,再看葉尖是否開始轉黃或枯尖。二是煙葉主莖與煙株莖竿的夾角要比沒成熟的煙葉明顯增大。三看葉脈應該出現褪色或變白。四是采摘時應有清脆的斷裂聲,斷面光滑,符合這幾個條件的下部煙葉就要及時采收了。 2、中部煙葉的成熟特征:中部煙葉一般是在封頂后的30~40天開始進入成熟期。通常是在下部葉采收完成后,停7~10天后再進行采收。成熟特征是:葉面落黃8成左右,主脈全白發亮,支脈變白,茸毛大部分脫落,葉尖葉緣下垂。 3、上部煙葉的成熟特征:上部煙葉要保證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一般是從封頂后50~60天開始。主要識別特征是:葉面落黃9成左右,主脈支脈變白發亮,茸毛脫落,葉面皺折明顯,有時會出現明顯的成熟斑塊。為了防止烘烤后煙葉出現掛灰,頂部四到六片葉要待成熟后一次性采收。 4、采收注意事項采摘煙葉時要掐住煙葉莖根部,上下稍用力,盡量減小采摘后留下的傷口,更不能隨意扭折,造成煙株莖皮損壞。采下的煙葉在搬運、裝車和堆放時要避免擠壓、摩擦和日曬,要放置陰涼處。堆放時要盡量松散,不可太高,避免發熱燙傷。 三、編煙和裝煙編煙和裝煙是烘烤前的兩個重要工序。合理地編煙和裝煙能保證同類煙葉所需溫度的均勻一致性。如果編煙和裝煙的疏密和部位不合理,烘烤中易出現烤糟和烤青的問題。那么,對編煙和裝煙的要求是什么呢? 1、編煙的技術要點一 編煙要在編煙房或陰涼處進行,要搭架編煙不要拖地編煙,編好的煙葉要在遮蔭處懸掛。二 是編桿前要把煙葉正確分類:一類是成熟葉,另一類是欠熟葉,還有一類是過熟葉和可利用的病斑葉。編桿時要把三種類型煙葉分別編桿,保證同桿同類。編好的不同類別的煙葉要分隔清楚不能混淆。三是每撮的煙葉要葉背靠葉背。葉基對齊并露出煙桿頭4厘米左右,注意綁扎結實,防止脫落。煙桿兩端各留出8厘米空頭,以備搭掛用。三是要疏密得當,要求大葉兩片一撮,小葉三片一撮,撮與撮間均勻一致。通常一點五米長的煙桿,每桿編煙50~60撮,重量約8~10公斤。重量大含水多的葉片編煙宜稀,每桿可比常規少5~10撮。葉片較小時每桿要比常規多編5~10撮。撮與撮間疏密要均勻一致,嚴禁一半密一半稀。 2、分炕裝煙的原則根據裝煙室內的溫度差異我們把室內的空間劃分高溫區、中溫區和低溫區。我們介紹的烤房采用的是下排濕方式,上棚為高溫區,過熟的煙葉要裝在上棚。中棚屬中溫區應裝適熟的煙葉。下棚屬低溫區,欠熟的煙葉應放在下棚。這樣利用溫度的差異彌補成熟上的偏差,可使同爐的煙葉質量趨近一致。這就是我們前邊講的編煙時要分類編桿的道理所在。裝煙時要把握的是裝煙密度要適宜,疏密一致。通常相鄰兩個煙竿的距離為8~12厘米,普通烤房改密集型烤房的裝煙竿距為12~15厘米。要確保水平和垂直方向裝煙密度均勻一致。煙竿兩端的煙葉與墻體或鄰桿煙葉要緊密接觸,不留空間,否則熱氣流就會集中流向這些空間,造成同棚煙葉受熱不均勻。原則上,上、中、下三棚都必須裝滿煙葉,才可烘烤。但若一次采煙量不足時,寧可只裝上、中兩棚,不可稀裝下棚,如兩棚裝滿有剩余,可在門口處搭掛,密度要疏松些,而且兩路要對稱。 3、裝煙時應注意的問題:① 裝煙前檢查溫度計水壺是否缺水或漏水,確認紗布頭已深入水槽中,兩個風機是否同向運轉② 裝煙室過潮和過熱時不要裝煙,過潮時應先點火驅潮,過熱時要開門降溫,待溫度和濕度正常后再裝煙。③當日采收、編桿的煙葉要當天烘烤。④ 裝滿炕后要把室內雜物及散落的葉片清理干凈,然后關閉裝煙門并封嚴以防散熱。四、烘烤工藝密集型烤房與普通標準化烤房的烘烤機理相通,其不同之處在于裝煙密度大和實行了強制通風。密集型烤房的烘烤基本模式仍然是三段式烘烤工藝。對于不同素質的鮮煙,還可在基本模式基礎上靈活調整,實施應變烘烤。這樣就降低了傳統烤房烘烤中對人為因素的依賴程度,使烤煙質量變得更加穩定可靠。下面我們按烘烤過程分段介紹烘烤方法。 1、變黃階段煙葉變黃階段要達到的目標是:葉片塌架變軟,變黃達到簧片青筋微帶青。 ① 基本工藝條件 干濕球溫度。點火后,以每小時升溫1℃的速度升溫至38℃,并保持穩定,誤差不超過1℃。干濕球溫度相差2℃~3℃,誤差不超過0.5℃;穩溫時間要視煙葉變化情況而定,一般為30~72小時,當煙葉達到8成黃左右時,以平均4小時升溫l℃速度,將溫度升到42℃,干濕差由2℃升到4℃左右,并延長時間,使煙葉達到既變黃又變軟。這段穩溫時間約為8~12小時。堅持通風 變黃階段要持續強制通風,風機先高速運轉2~4小時,然后低速連續運轉。縮小棚間溫、濕度差,促使各棚煙葉的變黃與干燥盡可能均勻一致。 ② 靈活控制的因素,靈活控制升溫速度,通常雨天煙、薄煙、過熟煙、貪青煙或處于海拔較低的煙區,升溫宜快,適當縮短38℃前的低溫階段。而旱煙、厚煙、適熟煙、處于海拔較高煙區,升溫宜慢、相應延長38℃前的低溫階段。靈活控制干濕差 對素質不高、易于烤黑的鮮煙,應將干濕差擴大到3℃~5℃,這樣可以預防“硬變黃”現象。對素質較高、有烤青傾向的鮮煙,應縮小干濕差,保持在1℃左右,這樣可以杜絕烤青現象。靈活控制變黃程度 對品質優良、易于烘烤的鮮煙,可提高變黃程度達9~10成黃。對素質較差、不好烘烤的鮮煙,應將變黃程度降低到7~8成黃,讓沒有變黃的青色部分留給以后定色階段較高溫度下再變黃,這樣可以預防把煙烤黑。 2、定色階段 定色階段要達到的目標是:適時適速定色,提高煙葉外觀等級質量和內在品質。要做到42℃葉片全黃,48℃葉脈全黃。在干燥程度上要達到:50℃時葉片半干,54℃時葉片全干。 ① 工藝條件 轉火升溫。煙葉在42℃穩溫完成變黃要求之后,開始加大燒火,緩慢升溫,轉入定色階段,這個過程的轉換俗稱“轉火”。不適時轉火會出現烤黑或烤青煙現象,所以轉火時間的早或晚,升溫速度的快與慢,是定色階段關鍵環節。為了做到適時轉火升溫,煙農常采取分時段升溫方法,其操作要點是: 以平均3小時升溫1℃的速度,用12小時將溫度由42℃升至46℃,濕球要穩定地保持在38℃~39℃。再以平均2小時 升溫1℃的速度,用8小時左右時間將溫度由46℃升至50℃,濕球仍保持在38℃~39℃。 然后,以平均每小時1℃的速度升溫到54℃,濕球要穩定在39℃~40℃間。zui后,在54℃左右穩溫12~20小時,確保全炕煙葉干片定色。連續強制通風 定色階段循環風機要持續高速運轉,保證熱量供給和濕空氣順利排除。當各層的葉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轉為低速運轉。 ②靈活控制的因素 靈活控制升溫速度,對于變黃快的煙葉,在轉火后應快速升溫定色。對于變黃慢的煙葉要慢速升溫定色,使殘留較多的青色在轉火后,靠更高的溫度和較慢的升溫速度完成變黃和定色。靈活控制干濕差,對于素質高、烘烤潛質大的鮮煙葉,要采用相對較高的濕球溫度,確保煙葉進行充分和完善變化,實現烤黃、烤熟、烤香。比如在38℃~42℃時,干濕差可以達到3℃;42℃~50℃時,濕球穩定在39℃;50℃~54℃期間,濕球穩定在40℃左右。若鮮煙葉素質不高、不太好烤,則宜控制相對較低的濕球溫度。 3、干筋階段 干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全炕煙葉全部烤干烤透,不出濕筋、濕片,無洇筋現象。 ① 工藝條件 溫濕度控制,干球溫度以每小時1℃的速度由54℃左右升溫至68℃。其中當升溫到60℃時,要適度頓火穩溫,等全炕低溫區的煙葉*干片定色后再繼續升溫,當溫度達到68℃后,穩溫12~20小時。在穩溫過程中,當煙筋僅剩3厘米左右未*干燥、但已干縮呈紫色時,即可停止加煤,鼓風機仍需持續運轉6小時左右才可停止工作。濕球溫度的調整方法是,自干筋期升溫開始,逐漸關小進排濕口,使濕球溫度迅速調整至41-42℃,zui高不超過43℃,zui低不低于41℃。直至干筋結束。減小強制通風,干筋階段初期循環風機要保持高速運轉,保證熱量供給和濕空氣順利排除。當各層葉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轉為低速運轉。直至爐火熄滅,烤房內溫度低于50℃后,才能關機,以防止風機電機損壞和烤房內局部過熱而損害頂棚煙葉。 4、特殊工藝措施 ① 低溫定色 在烘烤返青煙時,除早轉火促殘存青色在較高溫度下完成變黃外,更應堅持在47℃時充分延長時間,并將濕球溫度保持在34℃~36℃。以較低的溫度和較強的通風使煙葉干燥達60%以上,確保煙葉安全定色。 ②濕球“前低后高”定色 烘烤身份較薄、顏色較淡的煙葉時,在干球溫度達50℃之前,濕球溫度應保持在35℃~38℃間,確保葉片干燥達小卷筒。在干球溫度為50℃~54℃時,要采取較高的濕球溫度,約39℃~41℃。這樣不但可以順利定色,還可增進煙葉品質。五 常見的烤壞煙現象 1、青黃煙 青黃煙是指烘烤后黃多青少,浮青、黃片青筋,青黃煙的香氣質差,刺激性和清雜氣重。青黃煙產生原因:葉片采青,成熟度不夠。采收后煙葉沒分類編桿,成熟程度差異過大。熱爐裝煙,烘烤起點溫度過高。烘烤中變黃不夠,升溫過早。轉火升溫過快,使定色前期煙葉干燥過快。在50度前煙葉未達黃片黃筋,升溫后部分煙葉易青筋。 2、黑糟煙 烤后呈黑褐色,光澤暗淡,品質低劣的煙統稱為黑糟煙。產生的原因常有:含水較多煙葉在定色期升溫過急過猛。進風排濕面積偏小排濕不良。裝煙過密,烤房升溫性能跟不上。多數葉沒能及時定色。編裝桿時煙葉疏密不均勻。 3、掛灰 烘烤后葉面上有灰黑、灰褐、灰白、黑褐、紅褐色等雜色斑塊的煙葉都稱掛灰煙。 過熟葉、打頂過低的煙葉和留葉數少于三片的頂部煙葉容易掛灰。變黃期溫度忽高忽低。變黃期溫度過低,煙葉不失水。定色期45~46℃前升溫速度過快,常伴隨有糟煙。45~46度后升溫過快,常伴隨有蒸片。定色期至60℃前烤房溫度降低較大且時間長。干筋期降溫易形成基部掛灰,并常伴有洇莖。以上介紹的只是煙葉烘烤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在實際生產中存在著地域、氣候、烤煙品種、烤房類型和工藝措施等多方面的差別,烘烤時許多因素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調整。這就需要農民朋友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不斷總結經驗,加深對煙葉烘烤特性的了解和把握。在煙葉烘烤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成熟的工藝路線。 1、烘烤原則 四看四定 看鮮煙葉質量,定烘烤技術;看煙葉變化,定干濕球溫度;看干球溫度高低定燒火大小;看濕球溫度高低,定氣窗和進風洞開度大小。四嚴四靈活 烘烤技術應用同鮮煙葉基本素質相適應要嚴,具體掌握要靈活;干濕球溫度與煙葉變化相適應要嚴,各階段持續時間長短要靈活;確保干球溫度在規定范圍內要嚴,燒火大小要靈活;濕球溫度適宜且穩定要嚴,排氣窗、進風洞開度要靈活。 2、烘烤操作流程 控制變黃階段的溫度,以 36一38℃zui高不超過41℃基本完成煙葉變黃,嚴格控制變黃和干葉階段的水分動態,保持相對濕度80-85%,變黃期脫水40%以上,使定色期脫水量由傳統工藝的50%左右下降到35%以下,減少在定色期集中脫水的負擔,45一47℃以前升溫速度0.33-0.75℃/小時,之后加快為0.5-1.0℃/小時,整個定色期濕球溫度控制在37-39℃,zui低不少于35℃,zui高不超過40℃。煙葉干燥大卷筒后,以1.0℃/小時的速度.升溫到68℃,使煙筋*干燥,濕球溫度控制在43℃以下。 3、幾類煙葉的烘烤方法 (1)正常煙葉烘烤 變黃階段 裝煙后關嚴天窗、地洞和門窗。經若干小時預變黃使葉尖變黃后,干球溫度以1℃/小時的速度升到36-38℃,濕球溫度控制在35-36℃,保持干濕差1-2℃,穩溫延長時間,42℃以前使底層煙葉變黃發軟。變黃結束時,下部葉變黃程度要達到八成黃;中上部煙葉變黃達九至十成黃,煙葉凋萎,主脈開始變軟、勾尖卷邊。 定色階段 變黃達到要求后,干球溫度以 2-3小時升至 54℃,若煙葉失水慢或煙筋變黃慢,須在45-48℃穩溫延長時間,使煙筋變黃,部分煙葉小卷筒后,再以1一2℃/小時升溫至54-55℃,穩溫至葉片*干燥。隨干球溫度上升,濕球溫度同步上升且穩定在38-40℃。此階段煙葉變化要求為:50℃以前使中上層煙葉充分變黃發軟,達到黃片黃筋,54C穩溫到煙葉大卷筒。 干筋階段 以1.0℃/小時的速度由55℃升溫到68℃,zui高不超過70℃,直至煙葉*干燥。濕球溫度穩定在40-42℃至烘烤結束。達到全部煙葉充分干燥。 (2)含水量多的煙葉(含水量多的煙葉系由成熟期雨水偏多的情況所形成) 變黃階段 點火時,關閉門窗,適當開啟天窗,干球溫度以1℃/小時升至38℃,在38-40℃穩溫延長時間,再以1℃/小時升至42-43℃穩定使煙葉變化達到要求。濕球溫度同步上升,保持干濕差3℃左右。煙葉變化的標準是:在38—40℃使底棚煙葉變黃四至五成黃,葉片發軟,42一43℃達七成黃,主脈變軟。 定色階段 干球溫度以2一3小時1℃升至45℃,在45-48℃穩溫延長,直至烤房內煙葉全部變黃,干燥達小卷筒,再以 0.5一I℃/小時升至54-55℃,穩溫至葉片干燥大卷筒。干球溫度50℃以前濕球溫度穩定在36-38℃,50℃以后濕球溫度再逐漸增加1℃。干燥階段同正常煙葉烘烤。 (3)含水量少的煙葉(系生長和成熟期間天氣長期干旱所形成) 變黃階段 點火時,關嚴門窗、天窗、地洞。干球溫度以 l-2小時I℃升至34-36℃,穩溫使底棚煙葉葉尖變黃后,再以I℃/小時升至38-40℃,穩溫使底棚煙葉變黃九至十成黃,主脈變軟。干濕差1℃左右,溫度差偏大時加水補濕。 定色階段 以1℃/小時升溫至 45℃,在 45-48℃穩溫延長時間,使中上層煙葉充分發黃發軟,然后以1-3小時1℃升溫54一55℃,穩溫達煙葉大卷筒。濕球溫度穩定在38一40℃。干燥階段同正常煙葉。 4、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l)升溫和穩溫是個相對的的概念,某段時間內溫度在2℃內上下波動是正常的,對煙葉質量沒有明顯的負效應。溫度指標要求升溫0.5℃/小時,實際是表示一小時內溫度動態上升0.5℃。 (2)在定色期,不能按照操作指標機械地通過燒小火、關小天窗來達到煙葉變化目標,必須主動燒火火、開大天窗來能動控制溫、濕度,以保證烘烤的成功。 (3)烘烤各階段的各個指標是相對而定的,具體操作中,根據煙葉變化的實際情況可隨時進行調整。如下表設有4個溫度檢查點,若某一點上為未達到煙葉變黃或干燥要求,可通過調整烘烤時間和開閉天窗來實現目標。 (4)烘烤時干濕球溫度計掛在烤房底棚,干球溫度和濕球溫度的應用均以底棚為準。 5、回潮和堆放 (1)回潮 借助傍晚至凌晨外界較高的相對濕度,打開烤房的天窗、地洞、房門,使煙葉吸收空氣中的水汽,或將煙葉出房放置于地面使其回潮。 (2)堆放 堆放地點要干燥,不受陽光直射,遠離化肥、農藥等有異味物質;以煙垛形式堆放,煙垛高度不超過1.5米,長寬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同部位、質量的煙葉分開堆放,堆放時葉尖向里,葉基向外,疊放整齊,個別濕筋或溫片煙葉必需剔除,堆好后用塑料薄膜、麻布等蓋嚴,并覆蓋遮光物,防止煙葉褪色;定期檢查,防止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造成煙葉霉爛變質。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