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后機械業發展呈七大特征 | ||
地位基礎化。發達國家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不僅在本國工業中所占比重以及就業貢獻均占前列,更在于裝備制造業為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現代化經濟*的戰略性產業,即使是邁進“信息化社會”的工業化國家,也無不高度重視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經濟規模化。化的規模生產已經成為各大跨國公司發展的主流。在不斷聯合重組,擴張競爭實力的同時,各大企業業紛紛加強對其主干業務的投資與研發,不斷提高系統成套能力和個性化以及對多樣化市場的適應能力。 發展極不平衡,區域色彩濃重。以2003年為例,銷售額名列世界前500位的企業幾乎都來自北美洲、亞洲、歐洲,所占比例高達99%,顯示了三大洲在世界機械工業發展中的統治地位。 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發達國家加大了產業轉移的力度,機械產品中附加值低的產品被安排到發展中國家生產。為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各大生產商紛紛采取專業化生產,“單品種,大批量”已成為很多500強企業生產方式的新特色。同時,以生產者為主導的生產方式逐步向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定制生產方式轉變。服務的個性化成為競爭成敗的重要因素。 機械制造業化的方式發生了新變化。傳統的化方式有兩種:一是以本國為生產基地,將產品銷往其他國家;二是在海外投資建立生產制造基地,在國外制造產品,銷售到本國或其他國家。其特點是:自己擁有制造設施與技術,產品*由自己制造;在資源的利用上,于利用本國的原材料、人員或資金等。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管理思想與方法的根本性變化,企業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發生在跨國公司,并將成為新型化方式而發展下去。機械制造業公司在范圍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網絡,自己負責產品的總裝與營銷。原材料調配、零部件采購化已成為世界機械制造工業的發展趨勢。 機械制造業的跨國并購加劇。現代并購不再一味的強調對抗競爭,強強聯合成為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而且日趨飽和的市場、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投資建廠的風險增大,也使得更多企業開始采用聯合并購的手段。另外,以高技術為內涵的行業受到技術創新的壓力,使跨國公司走上了聯合之路,以形成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機械制造業大企業間的戰略并購,導致了機械工業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機械工業的競爭格局出現了協作型的局面。 產品高技術化。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各國和地區對機械制造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別是發達國家更重視發展機械制造業,充分體現了機械制造業在推動整個社會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信息裝備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數控加工技術、機器人技術、*的發電和輸配電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型生物、環保裝備技術等當代*成果開始廣泛應用于機械工業,其*含量已成為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 |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