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表是人們生活中zui常見到的計量儀表。電能表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末期,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感應式(機械式)電能表、脈沖式 (機電式)電能表和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三個階段。
按結構及工作原理分,電能表可分為感應式電能表、電子式電表。電子式電表進一步又可分為全電子式電能表和機電脈沖式電能表;按用途分,可分為有功電表、無功電表、zui大需量表、費率電表、多功能電表;按照表計的安裝接線方式可分為:直接接入式和間接接入式(經互感器接入);其中由于測量電路的不同,通常又分為單相電表、三相電表和三相四線電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表逐漸從從電子式向著智能式發展。多費率電表、預付費電表、載波電表、IC卡電表……等智能電表已在市場中有了廣泛應用。
智能電表除了具備傳統電能表基本用電量的計量功能以外,為了適應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的使用它還具有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功能、用戶端控制功能、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防竊電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電表代表著未來節能型智能電網zui終用戶智能化終端的發展方向。
作為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國家電網在2009年7月確定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2009-2011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完成堅強智能電網的整體規劃,開展關鍵性、基礎性、共用性技術研究,進行技術和應用試點;2012-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2016-2020年為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目前在市場上,應用zui廣泛的有國家電網采用的電力載波表,該表通過電線連到采集器,采集器通過GPRS上傳讀數到遠抄服務器,用戶可通過掌上電力查看自己家每一天的用電量。提供這解決方案與產品的廠家大都直接跟國電合作。
其次第二大量的就是大型建筑里用的走485總線連網的智能電表,通過485總線連上采集器,采集器再轉換成TCP/IP接網線直接上遠抄服務器。
此外,許多青年公寓、白領公寓、酒店式公寓常wifi電表、gprs電表,這種電表直接聯上公寓里的wifi上遠抄服務器。
而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電表——物聯網智能電表(NB-IoT電表),在市場中的應用相對還不成熟,國內手機品牌華為與運營商合作研發,NB-IoT電表可以通過通過NB-IoT網絡直接連遠抄服務器,實現真正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