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地工業、農業的大規模發展,各地的水環境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其中生產企業產生的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大量垃圾造成的飲用水源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現象屢禁不止,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生活和社會穩定。
為了改善水環境,環境保護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和水利部 聯合發布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想實現《規劃》中設定的防治目標,必然需要有*的水質在線自動監測體系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水質安全健康越來越迫切的關注和需求。
水質在線監測聯網系統能做到24小時不間斷、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達到及時掌握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水質污染事故,以便使水廠在發生重大水污染時掌控水源水質狀況,做到防范、解決突發水污染事故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在發生水源水質污染時及時通報政府有關部門,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確保城市供水安全。
1) 大部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環境復雜,很多排污方式相當隱蔽,導致污染現象不容易被發現。
2) 水質監測點分布不均,覆蓋面也不夠廣泛。農村水質監測點數量與自動化水平明顯落后于城市,部分監測點還是人工監控,浪費了大量人力同時也無法保證實時快捷。
3) 部分水質監測站還處于獨立運行狀況,無法將實時水質數據上傳至集控中心,不利于統一調度與管理。
4) 一些環保中心調度平臺缺少報警智能通知平臺,無法對污染報警做出及時的反應和處理。
系統有水質監測子站和信息管理中心兩部分構成。監測子站內部包括采水部分、分析儀表、和計算機控制系統部分。信息管理中心主要是以數據處理分析為主。水質監測子站采用力控嵌入式HMI結合現場PLC與自動監測儀器實現了設備狀態監控、污染因子監測、設備反向控制、系統報警等功能,并通過GPRS/CDMA網絡向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現場實時數據信息;信息管理中心由力控企業級實時歷史數據庫pSpace負責匯總、處理、分析來自所有水質監測站的實時數據,并將分析處理后的有價值的信息提供給環保管理部門。
水質監測子站的水樣經過采水系統通過泵、閥、管路進入到相關的儀器、儀表進行水質的自動分析與檢測,檢測后的數據信息通過RS485總線或GPRS/CDMA網絡傳送到水質監測站的監控系統—力控嵌入式HMI。力控嵌入式HMI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并根據分析的數據結果對現場的儀器、儀表泵、閥狀態、室內溫度、煙霧傳感、進行控制進而完成水質的取樣、監測。現場實時水質的物理、化學、生物的變量參數通過無線GPRS網絡與水質信息管理中心建立通訊,實現實時數據的共享。
信息管理中心匯總來自個水質監測站的實時數據,并向環保管理部門提供安全、科學的現場數據。
環保局通過監控中心實時監控屏能隨時了解掌握各監測站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運行實況,可直觀了解掌握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各個監測點的運行實況,正常、報警、離線的監測點在圖中以不同圖例表示,簡潔直觀。數據實時顯示實現對河流水質監測數據(氨氮、COD、BOD、SS、Cu2+等)的實時顯示,采用動態折線圖或實時數據的形式展示,可以對監測參數進行選擇,在系統空間監測相應點位上顯示當前的監測數據,同時,系統根據用戶設定相應得河流水質標準,將所獲的水質監測數據與該環境質量標準進行比對,進行超標實時顯示。
可遠程控制監測站點各儀器設備。系統支持的遠程控制命令有COD儀、氨氮儀、總磷儀等分析儀器的遠程清洗、測量、校準,手動采樣,系統清洗,流量計清零等操作。
空間定位利用GIS的管理空間數據的功能,將分布在不同監測點或采樣點在系統上進行空間顯示定位。
提供針對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支持將查詢結果導出為EXCEL、PDF、RTF等格式的文件。統計分析實現對監測數據的歷史數據(日統計、月統計、年統計)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出該斷面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圖表和表格的形式展示。
根據該監測河流的所有斷面監測數據,對該河流進行最大值、最小值、年平均值、月平均值、各類標準的污染指數、河流綜合污染指數、污染分擔率、污染負荷比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也可以按照豐、谷、平水期對河流進行最大值、最小值、年平均值、月平均值、各類標準的污染指數、河流綜合污染指數、污染分擔率、污染負荷比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