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職業安全評價與職業病危害評價
——附煉油廠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與防護分析
(030006 山西太原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楊甲橋 張文濤)
[摘要]本文從的目的、內容、范圍、方法、程序、結論與建議、評價報告書等多方面探討兩種評價之共同點與不同的側重點,為評價人員開展評價工作及撰寫評價報告書提供經驗參考,更好地為建設單位作好評價工作。以確保建設項目順利通過上級部門驗收,確保職業安全并避免或減少職業病危害。
[關鍵詞]安全評價 職業病危害評價 建設項目 評價報告書
引言《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第十五條規定: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第十六條規定: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同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有關規定,為規范安全評價行為,確保安全評價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嚴肅性,國家*編制了《安全評價通則》,規定了職業安全評價的基本原則、目的、要求、程序和方法。
1. 職業安全評價與職業病危害評價的基本原則與目的
前者的基本原則是具備國家規定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科學、公正和合法的自主開展安全評價;其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預測工程、系統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危險、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指導危險源監控和事故預防,以達到zui低事故率、zui少損失和*的安全投資效益。而后者以消除生產中存在的職業危害為目的,應用職業衛生學原理和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定性、定量的評估,判別其危害程度,有針對性地提出控制對策的建議,并對控制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以達到消除職業危害,預防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的目的。前者側重于危險因素(也包括有害因素),確保安全,減少事故;后者側重于有害因素,為保護勞動者健康以盡量消除職業危害。
2. 安全評價與職業病危害評價的分類和范圍
安全評價分為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綜合評價、專項安全評價四類;職業病危害評價分為職業危害預評價、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設計衛生審查三類。職業職業評價適用于建設項目的工程、系統的安全評價;職業危害評價則適用于所有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
3. 職業安全評價與職業病危害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安全評價的內容包括危險性識別和危險度評價,其具體的評價方法包括事故樹、事件樹、安全檢查表、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道化學公司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等數十種方法;而職業病危害評價內容主要為生產過程中的“慢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放射性和非放射性)的識別及防護措施的評價,其方法包括衛生學調查、類比調查、檢查表法、測試實驗法及現場檢測等方法。相比來說,安全評價的內容相對更全面,其內容中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識別與評價,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
4. 安全評價與職業病危害評價的程序
安全評價的主要程序包括:準備階段→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定性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形成安全評價結論及建議→編制安全評價報告。
職業病危害評價的程序為:準備階段(收集相關資料、篩選重點評價項目等)→編制評價方案→工程分析及職業衛生調查→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定性定量評價→形成結論并提出職業衛生防護對策和建議→編制職業危害評價報告。
5. 相關結論與建議
作為評價報告書中zui關鍵的章節:結論與建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的觀點是需作到如下幾點:結論明確,條理分明,全面概括,措施可行。首先要結論明確,從報告書之前的各項分析及與相關法規、標準的比對,工程項目的危險有害因素有哪些,相應的防護措施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必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是與否的結論;其次,此階段的論述一定得條理分明,按一定的規律或思路去寫,每一條、每一段都要專注于說明某一個主題,切不可不同的內容混在一塊雜談;第三,全面概括,作為全篇報告的結論部分,實際是對總個報告書的高度概括,既要精練,同時也要全面,尤其是之前章節中重點提出的內容,一定要在此處盡量全面地列出來;第四就是措施可行,結論之后的措施建議,需根據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結合相關的標準與規范,考慮建設單位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條件與能力執行的措施建議。
6. 評價報告書的規范格式
根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2002年4月11日,衛法監發[2002]63號)的要求,明確規定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及控制效果評價報告書的具體書寫格式,包括封面、封二、封三、封四及正文的字體、字號、排版等內容。同樣《安全評價通則》、《安全預評價導則》及《安全驗收評價導則》等對安全評價報告書的書寫格式亦作了詳細的規定。通過規范的評價及編制相應報告書,即可為生產單位職業危害管理提供依據,也可作為國家決策和制定措施的依據。
7. 附:煉油廠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
(一) 生產過程
煉油基本上是在管理和各種分餾塔、裂解、重整等裝置中進行的確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zui終生產出汽油、煤油等動力油,并從中撮部分溶劑油(苯、甲苯、二甲苯等),副產品是產量很大的石油瀝青。大體可分為初步加工、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三個步驟。
1、初步加工:脫鹽、脫水。在高壓直流電場作用下,使原油中水滴聚集沉降,同時脫胎換骨掉無機鹽。
2、一次加工:常壓和減壓蒸餾。在常壓和減壓下加熱蒸餾,按照沸點高低將原油分餾為各種餾分。
3、二次加工:
(1)重整。在鉑或鉑錸催化劑(硅酸鋁或氧化鋁作擔體)作用下,使原料油發生重整反應,以生產高辛烷值汽油和芳香烴(苯、甲苯、二甲苯)。
(2)分子篩脫臘。用分子篩作為吸附劑,脫除原料油中的正烷烴,以降低航空用油的冰點和柴油的凝點。
(3)加氫精制(或加氫脫硫)。使原料油中的硫、氮、氧雜質與氫反應而脫除。
(4)催化裂化。用微球硅酸鋁作催化劑,使重質原料油在高溫下裂解,轉化為輕質油品。加氫裂化是使重質原料油與氫反應而裂解,以生產汽油等。
(5)糠醛(或酚)精制。用糠醛(或酚)作溶劑,將潤滑油分餾中不合需要的組分脫除。
(6)酮苯脫蠟。用丙酮(或丁酮)和苯的混合物作溶劑,經冷凍、過濾等過程,將潤滑油中的蠟質脫除。亦可采用尿素脫蠟。
(7)白土精制。用白土(Al2O3.2SiO2.2H2O)作吸附劑,脫除潤滑油和石蠟中的殘余溶劑、臭味和顏色等。
(8)蠟餅發汗。將蠟餅緩慢加熱,控制在石蠟產品熔點以下1~2℃,使油質和熔點較低的蠟質漸漸熔化成液體流出,以抽取不同熔點的石蠟。
(9)丙烷脫瀝青。用液體丙烷作溶劑,將減壓渣中的瀝青質脫掉,為催化裂化和制取瀝青提供原料。氧化瀝青是在高溫下加氧,使瀝青原料發生縮全反應,以提高瀝青質量。
(二) 職業危害因素
石油加工過程的主要職業危害是汽油蒸氣和溶劑油蒸氣,以及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各種熱爐的崗位均屬高溫作業,以及噪聲等危害。
1、多數生產崗位都有接觸汽油蒸氣的可能,溶劑提取過程中,作業場所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劑蒸氣逸出。在常壓減壓蒸餾、加氫精制、加氫裂化、延遲焦化等過程中,均可產生硫化氫,特別是在加工高含硫原油時更為嚴重。因此,汽油、溶劑油、硫化氫中毒的危險是煉油生產中主要的職業危害。
2、潤滑油酸堿精制過程中產生的酸蒸氣,可引起化學灼傷。
3、各種加熱爐均為高溫作業,夏季可引起中暑,冬季可致上呼吸道感染。
4、噪聲的危害也較普遍。
5、使用含放射源儀表時存在電離輻射危害可能。
(三) 預防措施
1、煉油生產基本上是在各種裝置和管道內進行,因此生產設備的密閉化、自動化是預防煉油生產中的職業危害的根本措施。
2、所有生產場所必須加強防火防爆措施;加強設備的管理和及時檢修,防止跑冒滴漏。
3、在精制催化、裂化、加料,過濾機、泵、壓縮機等處安裝密閉通風排毒設備。
4、清刷油槽車、貯油罐的作業工人應供給防毒面具,并有專人管理和維修。
5、對產生噪聲的設備,如加熱爐噴嘴可改用輻射式燃式噴嘴;壓縮機、鼓風機等高壓氣體出口、放氣管口設消聲器;對發生哭聲的泵應裝設封閉隔聲罩;噪聲大管線用隔聲材料覆蓋。供給作業工作防噪聲耳塞、耳罩。
6、蠟餅發汗室采用自動控溫裝置,盡量減少在發汗室內的作業時間,以預防高溫高濕的危害。
7、如存在使用放射源等放射性檢測設備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考慮采取輻射防護設施。
參考文獻
1、職業危害評價與控制/刑娟娟編著.—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5.2
2、安全評價/國家*編.—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