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農作物施肥技術
小麥:基肥施后即深耕 巧施追肥可高產
小麥雖然吸收鋅、硼、錳、銅、鉬等微量元素的數量少,但對小麥的生長發育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麥苗期和籽粒成熟期,應增強鋅營養;錳對小麥的葉片、莖的生長影響較大;硼主要分布在葉片和莖頂端,缺硼的植株生育期推遲,雌雄蕊發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最后枯萎不結實。
小麥施肥技術
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種。作基肥時,由于用量少,很難撒施均勻,可將其與細土摻和后撒施地表,隨耕入土。用鋅、錳肥拌種時,每千克種子用硫酸鋅2~6g、硫酸錳0.5~1g,拌種后隨即播種。
追肥的施用。巧施追肥是獲得小麥高產的重要措施。追肥的時間宜早,多在冬前追施,常有"年外不如年里"的說法。追施肥料大都習慣追施氮肥,但當基肥未施磷肥和鉀肥,且土壤供應磷、鉀又處于不足的狀況時,應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對于供鉀不足的高產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對供肥充足的麥田,切忌過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時間不宜偏晚,否則,易引起貪青晚熟,招致減產。
根外噴肥。根外噴肥是補充小麥后期營養不足的一種有效施肥方法。由于麥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隨著生育期的推進日趨降低。因此,若小麥生育后期必須追施肥料時,可采用葉面噴施的方法,這也是小麥增產的一項應急措施。
水稻施肥技術
平衡施肥要掌握以土定產、以產定氮、因缺補缺、有機無機相結合、氮磷鉀平衡施用的原則。其方法為:一是測土。測土是平衡施肥的前提,通過對土壤養分分析測定,較準確地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為平衡施肥提供科學依據。根據近年來對部分水稻土壤養分調查結果分析,八十年代開展的二次土壤普查以后,土壤的堿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較為明顯,速效鉀含量下降,土壤供氮、供磷性能較好,缺鉀較嚴重;二是配方。配方是平衡施肥的關鍵。在測土的基礎上,根據土壤特性、氣候特點、栽培習慣、生產水平等條件,確定目標產量,提出氮肥的量和氮、磷、鉀的比例。水稻的需肥量為每100公斤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4公斤,氧化鉀2.5-3.8公斤,氮、磷、鉀配比約為1:0.5:1.3;三是配肥(供肥)。選擇優質、高效的單質肥料或專用肥、復合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肥料品種;四是施肥模式。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規律,制定相應的施肥模式。
二、操作規程
根據水稻土壤的供肥特點和水稻的需肥規律以及生產水下等因素,水稻畝產400-500公斤的平衡施肥技術操作規程如下:
1、有機肥用量:據研究,要使土壤有機質得到補充和更新,每畝每年至少要施用2000公斤的有機肥料。因此,要重施有機肥,有機肥用量約占總施肥量的50%。一般早稻每畝施鮮綠肥1500-2500公斤或廄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60-80公斤,晚稻每畝還田干稻草200-250公斤或廄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80-100公斤。
2、氮磷鉀配比用量:水稻畝產400-500公斤,共需純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5-5.5公斤,氧化鉀13-16公斤,氮、磷、鉀配比為1:0.4:1.3。
3、肥料品種選擇貉∮糜胖矢咝У哪蛩亍⑻崆怙А⒏潑玖諄蜆姿岣疲渙蛩峒鼗蚵然氐鵲ブ史柿匣蛩咀ㄓ梅省⒏春戲實取?br/> 4、施用時期:
(1)基肥:有機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有機肥于翻耕前施入,耙田時每畝施入鈣鎂磷肥35-40公斤和碳酸氫銨15-20公斤、硫酸鉀8-10公斤或6-8公斤。
(2)追肥:追肥宜分作兩次施用,次追肥于移栽后7天左右施用,每畝尿素7.5-9公斤、硫酸鉀6-7.5公斤或5-6公斤;第二次追肥于移栽后15天左右施用,每畝尿素8-10公斤、硫酸鉀10-12公斤或8-10公斤。
(3)穗肥:幼穗分化時期(早稻移栽后25天左右、晚稻移栽后30天),如葉色變黃,可每畝施尿素2-2.5公斤和3-4公斤。
(4)噴施葉面肥:孕穗期、成熟期噴施磷酸二氫鉀或水稻葉面肥。
大豆:播種時氮肥少用 開花后磷肥多施
大豆需肥較多,每生產100kg大豆需氮8.30kg,磷1.64kg,鉀3.72kg。大豆所需氮素很多,其一來自土壤和肥料中所含的氮素,其二來自根瘤菌的共生固氮,后者大約能滿足高產大豆所需氮的1/2~2/3。施用化學氮過多時,根瘤數減少,固氮率降低,會增加大豆生產成本。一般認為,在特別缺氮的地方,早期施氮可促進幼苗迅速生長。大豆幼苗期是需氮關建時期。播種時施用少量的氮肥能促進幼苗的生長。
磷有促進根瘤發育的作用,能達到"以磷增氮"效果。磷在生育初期主要促進根系生長,在開花前磷促進莖葉分枝等營養體的生長。開花時磷充足供應,可縮短生殖器官的形成過程;磷不足,落花落莢顯著增加。鉀能促進大豆幼苗生長,使莖稈堅強不倒伏。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不僅供給大豆生長所必須的鈣營養元素,而且可以校正土壤酸性。石灰對提高土壤pH值的作用,往往高于增加營養的作用,使土壤環境有利于根瘤菌的活動,并增加土壤中其他營養元素的有效性,如鉬。另外,鈣對大豆根瘤形成初期非常重要。土壤中鈣增加,能使大豆根瘤數增多。但是施用石灰也不可過多,一般每公傾不要超過450kg。生產上施用過磷酸鈣可以滿足大豆對鈣的需求。
大豆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有鐵、銅、錳、鋅、硼和鉬。在偏酸性的土壤上,除鉬以外,這些元素都容易從土壤中吸收,不感缺乏。有時土壤缺乏鉬時,也會成為產量限制因素。但鉬可在土壤中積累,當土壤中鉬含量過多時,對大豆生長也有毒害作用。
春大豆缺氮先是真葉發黃,可從下向上黃化,在復葉上沿葉脈有平行的連續或不連續鐵色斑塊,褪綠從葉尖向基部擴展,以至全葉呈淺黃色,葉脈也失綠;葉小而薄,易脫落,莖細長。缺磷根瘤少,莖細長,植株下部葉色深綠,葉厚,凹凸不平,狹長;缺磷嚴重時,葉脈黃褐色,后全葉呈黃色。缺鉀葉片黃化,癥狀從下位葉向上位葉發展;葉緣開始產生失綠斑點,擴大成塊,斑塊相連,向葉中心蔓延,最后僅葉脈周圍呈綠色。黃化葉難以恢復,葉薄,易脫落。
大豆采用有機無機肥料配施體系,以磷、氮、鉀、鈣和鉬營養元素為主,以基肥為基礎,基肥中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施化肥氮磷鉀。一般大豆施肥量為氮3~4kg/畝,磷6~8kg/畝,鉀3~8kg/畝,包括有機肥和無機肥中純有效養分含量之和,其中氮包括基肥和追肥氮用量之和。
玉米:有機磷鉀作基肥 前輕后重加鋅素
由營養失調引起的生理病害,稱為缺素癥。一般缺乏大量元素與缺乏微量營養元素的外部形態特征有明顯的差別。缺氮,幼苗矮化、瘦弱、葉叢黃綠;葉片從葉尖開始變黃,沿葉片中脈發展,形成一個"V"形黃化部分;致全株黃化,后下部葉尖枯死且邊緣黃綠色;缺氮嚴重的或關鍵期缺氮,果穗小,頂部籽粒不充實,蛋白質含量低。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葉尖、葉緣失綠呈紫紅色,后葉端枯死或變成暗紫褐色;根系不發達,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實,果穗少或歪曲。缺鉀,下部葉片的葉尖、葉緣呈黃色或似火紅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缺鋅,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過多,酸堿度高、低溫、濕度大或有機肥少的土壤易發生缺鋅癥。
玉米是禾本科作物,按其生育特性,可分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個重要階段。玉米在一生中吸收的氮最多,鉀次之,磷最少。大致來說,每生產100kg玉米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2.5~4.0kg,磷1.1~1.4kg,鉀3.2~5.5kg,其比例為1∶0.4∶1.3。在不同的生育階段,玉米對氮磷鉀的吸收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春玉米苗期對氮的吸收量較少,只占總氮量的2.14%;拔節孕穗期吸收量最多,占總量的32.20%;抽穗開花期吸收量占總量的18.95%;籽粒形成階段,吸收量占總量的46.7%。春玉米對磷的吸收,苗期吸收量占總量的1.12%,拔節孕穗期吸收量占總量的45.04%,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階段,吸收量占總量的53.84%。玉米對鉀的吸收,春玉米與夏玉米基本相似,在抽穗前有70%以上被吸收,抽穗受精時吸收30%。玉米干物質積累與營養水平密切相關,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量都表現為苗期少,拔節期顯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達到峰的需肥特點。因此玉米施肥應根據這一特點,盡可能在需肥高峰期之前施肥。
春玉米施肥原則: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氮肥為主,磷肥為輔;穗肥為主,粒肥為輔。有機肥、全部磷鉀肥和1/3氮肥作基肥施入。
施用基肥時,應使其與土壤均勻混合,一般每公頃可施農家肥37500~60000kg。如果用氮肥作為基肥,每公頃可施用碳酸氫氨200~300kg或尿素50~75kg。一定要深施,以防氮素揮發損失。在缺磷土壤中,每公頃施過磷酸鈣450~600kg;在缺鉀土壤中,每公頃施150kg;在缺鋅土壤中,每公頃施七水硫酸鋅15kg。春播前,用少量農家肥在配合適當的氮磷化肥條施或穴施,作為玉米種肥。玉米追肥是玉米高產栽培的一項重要措施,多采用前輕后重的施肥方式,即玉米在拔節前施入追肥的1/3,每公頃施尿素75~150kg,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每公頃追施尿素150~300kg,比采用前重后輕施肥方法增產13.3%。
棉花施肥技術
棉花吸收養分量隨其產量增加而提高,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約為1.0:0.3:1.0。氮磷鉀肥用量比例約為1:0.65:1.0。一般將氮肥的40%做基肥,40%做花鈴肥,20%在開始坐桃時施用。磷肥以做基肥全層施用為好,鉀肥以基肥、追肥各半施用效果較好,棉花對鋅和硼有良好反應,應注意鋅肥和硼肥的施用。
一、棉花的營養特征和需肥規律。(1)出苗到現蕾。棉花一生中的含氮水平以這個時期為。(2)現蕾到開花期。這時如氮素供應過多,常會引起棉株徒長,增加蕾鈴脫落,因而要避免施用過多氮肥。增施鉀肥,可提高莖葉中含鉀量,對莖葉中含鉀量的提高尤為明顯。(3)開花盛期到始絮期。生殖器官中磷和鉀的含量迅速增加。磷、鉀供應不足,均會影響對氮素的攝取。
二、棉花施肥技術。
廄肥、堆肥和氮肥。它們是棉田常用的農家肥,棉田一般每公頃(1公頃約合15畝)用30—45噸作基肥,高產棉田每公頃45—75噸。一般棉田,在每公頃施總氮112.5-150千克的情況下,以純氮37.5千克作基肥,與農家肥一起在耕翻前施入土壤(其余的在花鈴期作追肥),可獲得良好效果。中上等地力壤質土壤,保肥、供肥能力較強,氮肥分兩次施為好,一次作基肥施45%左右,另一次以在花鈴期施55%左右為宜。地力較高,保肥能力強的棉田也可將適量氮肥一次作基肥;對土壤肥力較差,質地偏砂,保肥能力較差的棉田,氮肥可分3次施用,即基肥30%,蕾期追肥20%,花鈴期追肥50%。
鉀肥以基肥、追肥各半施用效果較好,單作基肥施用也有良好效果。施用鉀肥要根據地力狀況而定,在施用氮、磷的基礎上,一般中等地力棉田每公頃施用或硫酸鉀135—150千克,中下等地力棉田每公頃施用或硫酸鉀225千克左右。
硼肥可作基肥、種肥和追肥。嚴重缺硼的棉田(土壤有效硼低于0.2毫克/千克)每公頃用3.75-7.5千克施在播種溝或移栽溝、穴中作種肥效果很好。苗蕾期:棉花苗、蕾期對養分需求量不大,一般棉田在施足基肥的條件下,可以不施追肥。但棉麥兩熟套種的情況下,由于棉苗在棉麥共生期間受小麥吸肥影響,長勢較弱,需適當追肥以促進生長。在小麥收割后要盡快中耕滅茬,追肥淺水,一般苗肥用量每公頃約用尿素52.5-75千克或腐熟人糞尿2250-3750千克。
磷肥主要作基肥使用,就可以滿足棉花全生育期的需要,所以棉花一般不再追施磷肥。
油菜的平衡施肥技術要點
一、油菜的需肥特性
油菜是一種需肥量較大,耐肥性較強的作物。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①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其它作物多;②對磷、鉀、硼肥的反應敏感;③油菜的主要營養元素可以通過副產品返土壤,因此,油菜是用地養地結合的作物。
二、油菜的營養特性
2、磷:油菜生長初期對磷的反應最敏感,而磷在作物體內能被再度利用,所以油菜的磷肥應全部作基肥用。花期至成熟期是油菜吸磷最多的時期,占總量的58.2% ,成熟后,60—70%的磷分布在籽粒中。
3、鉀:油菜對鉀的需要量很大。抽苔期植株體內鉀素濃度。鉀肥最遲必須在抽苔前施用,而且愈早愈好。
4、硼:硼對油菜的根系發育以及開花、授粉、結實等影響較大。苗期、花期是油菜硼的關鍵時期。
5、硫:油菜蛋白質含量高,需要的硫比禾谷類、塊根類作物多,故選用含硫的肥料如硫酸鉀、硫酸銨等對油菜生長具有雙重作用。
三、油菜施肥應注意下列幾個環節
主要農作物每畝推薦施肥量和施肥時期參考表 | |||||||||||||||||||||||||||||||||||||||||||||||||||||||||||||||||||||||||||||||||||||||||||||||||||||||||||||||||||||||||||||||||||||||||||||||||||||||||||||||||||||
|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