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華東地區火電機組典型溫度計套管斷裂事故,分析了溫度計套管受力情況及共振機理,zui后提出了防范措施。
近年來,不少發電機組發生主蒸汽監測用溫度計套管斷裂、泄漏事故,嚴重影響到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因此不少電廠熱控專業協同金屬專業加強了對溫度計套管的維護檢查,并對溫度計套管的選型和安裝方式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溫度計套管斷裂案例
火電機組常采用熱電偶監測具有很高流速的高溫、高壓蒸汽的溫度,以亞臨界機組為例,其壓力為18MPa、溫度540℃,流速可達40~60m/s,如此高的流速以及高溫高壓,對溫度計套管的沖擊將是十分巨大而有害的,近年來發生的大量溫度計套管斷裂、泄漏事故充分說明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溫度計套管的監督檢查。
自2000年起,華東地區發生的多起典型溫度計套管斷裂案例有:
(1)2000年9月27日,某自備電廠2號爐乙一級減溫器出口熱電偶溫度套管出現裂紋,大量蒸汽向外噴出。停機停爐后解體檢查發現裂紋發生在錐體與進刀連接處,裂紋已占整個圓周的70%。
(2)2005年6月5日,某電廠1號機組(125MW)汽機調節級溫度計套管泄漏,急停搶修。
(3)2005年8月27日,某電廠1號1機組(300MW),因主蒸汽溫度測點溫度計套管焊口泄漏,急停搶修。
?。?)2006年7月25日,某電廠2號機組(600MW)正常運行過程中,發現左側高壓主汽門進汽管道性能試驗用測點溫度計套管焊口突然開裂,大量蒸汽沖出,立即緊急停機停爐搶修。事后分析發現焊縫存在大面積未熔合區。
?。?)2008年3月12日,某廠2號機組(600MW)大修高壓缸解體發現爐側調節級蒸汽測溫元件溫度計套管下半部斷裂,掉落部分卡在*級靜葉進汽側。
二、典型溫度計套管斷裂原因分析
通過對溫度計套管斷裂原因的歸類分析,大致有:
?。?)溫度計套管受高速流體沖擊,載負過大,應力超過極限;
?。?)溫度計套管本身的加工缺陷,導致應力集中,容易造成斷裂;
?。?)管道振動過大,造成溫度計套管疲勞損壞;
(4)流體流經溫度計套管時,誘發溫度計套管振動,即溫度計套管固有頻率和流體旋渦脫落頻率產生共振。這種共振現象會導致溫度計套管損壞速度加快,以致斷裂。
在實際應用中,經常發現同一批次、同一尺寸、同樣插入深度的溫度計套管,某一根可能運行6~10年甚至更長時間也不會損壞,而另一根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就發生斷裂事故。如某電廠2臺600MW機組自2000年投產以來,2號機組溫度計套管已發生2次斷裂事故,而比它早投產一年的1號機組則安然無恙,通過分析比較,認為導致2號機組溫度計套管頻繁斷裂的主要原因是共振造成溫度計套管應力疲勞所致。2號機組溫度計套管斷裂照片見圖1。
2.1 溫度計套管受力分析
圖2為溫度計套管安裝示意圖。溫度計套管的半徑為R、插入深度為L、流體在管道內的壓力為P,為便于分析,假設此時流通是滿管狀態,則溫度計套管的截面受力如圖3所示。
當系統剛投運瞬間,溫度計套管的插入部分正面單向受力,如圖2的上圖所示,從而形成了溫度計套管繞其與管道結合點的轉矩受力系統。設其zui小受力單元為dx、zui小受力力矩單元為dm,可以得到插入部分承受的力矩M為:
流體流速穩定后的受力分析如圖4所示,此時溫度計套管的正面和背面均處于受壓狀態,但由于溫度計套管阻力的原因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損失,使得正面的壓力大于背面的壓力,設這一壓差為ΔP,則通過公式(1)推算出溫度計套管受到的轉力矩大小為:
2.2 溫度計套管共振機理分析
流體誘發振動機理大體可分為旋渦脫落、湍流顫振、流體彈性擾動。其中旋渦脫落所導致的振動是研究得zui早、zui完善的一種機理。
在亞音速橫向流中,任何非流線型尾部如果有足夠的拖跡邊緣都會產生旋渦脫落。當旋渦從物體的兩側周期交替脫離時,便在物體上產生周期的升力和阻力。這種流線譜的變化將引起壓力分布變化,從而導致作用在物體上的流體壓力大小與方向的變化,zui后引起物體振動。
通常由旋渦脫落引起的溫度計套管振動的力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但當旋渦脫落的頻率與溫度計套管的固有頻率較接近時,會產生以下現象:
(1)出現“拍”的現象旋渦強度呈現周期性、時高時低;尾流沿跨長的相關性增大、阻力增加;導致橫向升力增加達2~3倍;
?。?)頻率鎖定當旋渦主導頻率很接近溫度表袋振動頻率時,旋渦頻率不再隨來流速度增加而升高,而是保持與結構頻率相等,稱為頻率鎖定。直到流速很大使得兩者的頻率相離較遠時,主導頻率才發生變化;
?。?)失諧由于非線性的耦合作用,zui大的穩態振動振幅不是發生在旋渦頻率與結構固有頻率相等處,而是在頻率鎖定段的中部。
因此,為了避免共振現象的發生,溫度計套管的設計應滿足如下關系式:
其中:fs——旋渦脫落頻率(流體撞擊產生的激勵頻率);
f1——溫度計套管的固有頻率。
一般來說,流體撞擊產生的激勵頻率要遠低于溫度計套管的固有頻率,故在無其它激勵情況下,溫度計套管設計應該滿足(3)式要求。對此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標準(ASME)規定,旋渦脫落頻率和溫度計套管固有頻率的比值應小于0.8。
如果不能滿足(3)式要求,就要采取其它附加措施來避免共振現象的產生。
三、防止溫度計套管斷裂的措施
針對以上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為提高和改善溫度計套管的安全可靠性,延長其使用壽命,應做好如下防范措施:
?。?)嚴格控制溫度計套管的插入深度。從公式(1)和公式(2)中可以看出,當插入深度增加時,保護套管的受力成平方倍增加。由于大型機組主蒸汽溫度流速均已達到紊流狀態,其緊靠壁面的層流底層的厚度通常很薄。因此在對紊流狀態管道中流體測量溫度時,只需將溫度計套管插入到流體的等溫區就能準確地測量流體的溫度,而無需插到管道的中心點。這樣就可縮短溫度表袋懸臂的長度,可有效地減小其端點的振幅。圖5為層流和紊流狀態下管道內流體的溫度場分布狀況。
(2)在保證必要的溫度計套管強度情況下,優化選取溫度計套管的直徑。從公式(1)和公式(2)中可以看出,當溫度計套管的直徑增加時,表袋受力呈線性增加,因此在選取表袋直徑的時候,既要合理保證套管的強度,又要盡可能錯開共振危險區。
?。?)改變橫截面形狀,將其表面加工成圖6所示的結構型式,使流體不產生漩渦脫落現象。
?。?)嚴格控制檢修質量,做好溫度計套管材質檢查,結合機組大修做好焊口探傷檢查,嚴防焊口裂縫、斷裂等異常事故的發生。
?。?)系統投運時,避免發生管道上閥門突然全開情況。從公式(1)中可以看出,在剛投運開啟閥門的瞬間,溫度計套管將承受很大的單向力,因此在系統剛投運時,要緩慢地開啟閥門,讓系統壓力逐漸上升,盡可能減小溫度計套管正面和背面的壓力差,避免套管因單向受力過大而導致套管斷裂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