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能源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能源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矛盾與問題,如何發展我國的能源事業?如何應對能源事業面臨的挑戰。國家副主任、國家局長張國寶在日前舉行的一次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我國核電發展潛力很大,推動核電大發展,恰逢其時。
能源發展面臨深層次矛盾
張國寶說,從1979年至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4%,而同期 GDP年均增長達到 9.7%。基本實現了以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經濟總量翻兩番。在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我國能源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比如,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體,清潔、優質能源的比重偏低。多年來,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一般維持在70%~75%。
反思剛剛過去的這場冰雪災害可以看出,我國能源供應對煤炭的依賴過大,長途調運,處于脆弱的供需平衡狀態,潛伏著重大的安全隱患。同時,面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國際石油價格高漲的外部環境,如果仍沿襲粗放發展的“老路子”,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通過增加煤炭產量保證能源供給,將受到資源、環境和運輸等多方面的制約,難以為繼。
核電初具自我發展能力
談到優化能源結構,應該把哪種能源的開發利用放在時,張國寶說,首要的是加快發展核電。核電是清潔高效的能源,污染少、溫室氣體接近。中國已投產核電裝機容量約9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 1.3%,比例很低。目前,世界各國核電站總發電量的比例平均為16%,法國,日本,美國等國的比例更高。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我國核電發展潛力很大。
他認為,當前我國推動核電大發展,恰逢其時。首先,社會各方面認識已趨統一,認識到發展核電是中國能源有序、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和戰略選擇。其次,在實踐中已培養出大批業務素質好、管理水平高、能適應核電建設和運營的人才隊伍。同時,核電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和突破,初步具備自主創新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我們計劃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加強沿海核電發展,科學規劃內陸地區核電建設,力爭2020年核電占電力總裝機比例達到5%以上。從中長期看,我們將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核工業體系、核燃料循環體系和安全體系,通過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體系,為核電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將積極參加國際上聯合研發第四代核電技術和熱核技術。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