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反應器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工作原理主要依賴于厭氧菌的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同時生成能量和新的細胞物質。以下是厭氧反應器工作的四個主要階段:
1.水解階段
在這一階段,廢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如氨基酸、醇類等。這些小分子的水解物可以溶解在水中并穿過細胞膜供細菌使用。
2.酸化階段
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機物在酸化菌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為脂肪酸、 醇類等物質。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是揮發性脂肪酸(VFA)、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
3.產氫產乙酸階段
在這一階段,前一階段的產物進一步轉化為醋酸、 氫氣、碳酸和新的電池材料。這是通過產氫產乙酸菌的作用實現的,部分能量以氫氣的形式釋放出來,同時簡化了有機物的結構,使其更容易被后續的微生物利用。
4.甲烷化階段
這是最后一個階段,氫氣和二氧化碳在甲烷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甲烷和水。甲烷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通過收集和利用這些氣體來回收能源。通過上述四個階段,厭氧反應器能夠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并且生成清潔能源和新的細胞物質。這些階段的順利進行對于確保厭氧反應器的高效運行非常重要。
啟動的要點
1、啟動一定要逐步進行,留有充裕的時間,并不能期望很短時間進入加料運行達到厭氧降解的目標。因為啟動實際上是使細菌從休眠狀態恢復,即活化的過程。啟動中細菌選擇、馴化、增殖過程都在進行,原厭氧污泥中濃度較低的甲wan菌的增長速度相對于產酸菌要慢的多。因此,這時負荷一般不能高,時間不能短,每次進料要少,間隔時間要長。
2、混合進液濃度一定要控制在較低水平,一般COD濃度為1000-5000mg/L,當超過5000mg/L,應進行出水循環和加水稀釋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亞liu酸鹽濃度大于200mg/L時,則亦應稀釋至100mg/L以下才能進液。
4、負荷增加操作方式:啟動初期容積負荷可從0.2-0.5kgCOD/m3·d開始,當生物降解能力達到80%以上時,再逐步加大。若低負荷進料,厭氧過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則進料間斷時間應延長24h或2-3d,檢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標測量VFA濃度,啟動階段VFA應保持在3mmoL/L以下。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