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差壓變送器作為工業自動化中的核心設備,其測量精度直接影響生產安全與效率。校準是確保設備性能的關鍵環節,需遵循標準化流程,結合專業工具與科學方法。
一、校準前準備
1.設備檢查:確認科隆差壓變送器外觀無損壞,接線端子無松動。檢查密封件(如O型圈)完整性,避免泄漏影響測量。
2.工具準備:使用高精度壓力校準儀(如Fluke 700系列)、數字萬用表(精度≥0.05%)及HART通信器。確保壓力源穩定性優于±0.02%FS。
3.環境控制:校準環境溫度需穩定在(20±5)℃,相對濕度≤85%,避免振動與電磁干擾。
二、校準步驟
1.零點校準:將變送器正負壓室短接,施加零壓力(如大氣壓),通過HART通信器或本地旋鈕調整零點,使輸出電流為4mA。需等待輸出穩定(≥30秒)后記錄數據。
2.滿量程校準:連接壓力源至正壓室,負壓室通大氣。施加滿量程壓力(如100kPa),調整量程旋鈕使輸出電流為20mA。需使用數字萬用表實時監測輸出,誤差超過±0.1%FS時需重復調整。
3.線性度驗證:按量程的25%、50%、75%施加壓力點,記錄各點輸出電流。通過線性回歸分析計算非線性誤差,若超過±0.2%FS,需進行分段校準。
4.遷移功能測試:對于帶遷移功能的變送器,需分別測試正遷移(如+50kPa)與負遷移(如-30kPa)。調整遷移量后,重復零點與量程校準,確保輸出符合理論值。
三、校準后驗證
1.重復性測試:對同一壓力點(如50%量程)施加5次壓力,記錄輸出電流。計算標準偏差σ,若σ>0.02mA,需檢查機械部件磨損或電子元件穩定性。
2.穩定性監測:施加滿量程壓力,連續監測輸出電流24小時,記錄漂移量。若漂移超過±0.05%FS/h,需檢查溫度補償電路或傳感器老化情況。
3.文檔記錄:詳細記錄校準日期、環境參數、工具型號及校準結果。生成校準證書,標注有效期(通常為12個月)。

科隆差壓變送器的校準需結合理論計算與實操驗證,通過標準化流程與精密工具,確保設備在復雜工況下的可靠性。定期校準(建議每6個月一次)是保障工業生產安全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