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法溶氧儀在水質監測、水產養殖、污水處理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而精準校準則是保障其可靠運行、提供準確數據的前提。
校準前,需確保溶氧儀外觀無破損,傳感器探頭潔凈無損。準備好標準零氧溶液和飽和氧溶液,這是校準的“基準尺”。零氧溶液可通過加入特定化學試劑,消耗水中溶解氧制得;飽和氧溶液則利用曝氣裝置,向水中持續通入空氣,直至氧氣溶解達到飽和狀態。
開啟溶氧儀,將其探頭置于零氧溶液中,按照儀器操作手冊,進入校準零點模式。此時,儀器通過檢測熒光信號強度,對應零氧環境下的數值,將其設定為溶解氧零值基準。這一步驟猶如為測量搭建原點,任何偏差都會影響到后續量程的準確性。

接著,把探頭小心轉移至飽和氧溶液中,啟動校準滿度程序。飽和氧狀態下,熒光信號強,儀器據此確定溶解氧量程上限值。在這兩個關鍵校準點的操作過程中,要確保探頭浸沒,且溶液攪拌均勻,避免因局部氧濃度差異造成校準失誤。
完成零點與滿度校準后,還需進行中間點校驗。選取已知溶解氧濃度的標準溶液,將探頭放入其中,檢查儀器顯示讀數與標準值的接近程度。若存在微小偏差,可微調儀器內部的校準參數,反復幾次,直至測量值與標準值高度吻合。
日常使用中,定期校準不可忽視。由于環境因素、探頭老化等影響,溶氧儀的測量精度可能逐漸下降。建議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簡易校準,檢查零點與滿度是否漂移;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校準,涵蓋中間點校驗,確保儀器始終處于理想工作狀態。
校準結束后,用蒸餾水沖洗探頭,擦拭干凈,妥善存放。正確校準熒光法溶氧儀,才能讓其在水質溶解氧監測工作中精準發力,為相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守護水體生態環境與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