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氣勘探與開發領域,完井液作為鉆井工程中的關鍵流體,其熱穩定性對鉆井效率、井筒完整性以及油氣井的長期生產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當前在完井液熱穩定性研究與應用中,仍面臨著諸多痛點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完井液性能的準確評估與優化。幸運的是,核磁共振(NMR)技術的引入為解決這些痛點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方法,其在微觀穩定性表征方面的獨-特優勢,為完井液熱穩定性研究帶來了突破性進展。
完井液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微觀結構的穩定性。在實際應用中,完井液中的固相顆粒聚集、乳液破乳等微觀行為會顯著影響其流變性能、濾失性能以及與地層的相容性。然而,傳統的監測方法,如流變儀測試和沉降測試,雖然能夠提供一定的宏觀性能數據,但無法實時觀測這些微觀結構的變化。例如,流變儀可以測量完井液的黏度等宏觀流變參數,但對于固相顆粒在微觀尺度上的聚集行為卻無能為力;沉降測試能夠觀察到固相顆粒的沉降現象,但無法實時監測顆粒聚集的過程以及乳液破乳的微觀機制。這種微觀結構變化監測的困難,使得研究人員難以深入理解完井液在熱環境下的真實穩定性情況,從而影響了對完井液配方優化和性能改進的方向性指導。
完井液在井筒中的使用周期往往較長,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在這段時間內,完井液會受到高溫、高壓以及地層流體等多種因素的長期作用,發生化學降解或相分離等穩定性問題。然而,現有的測試方法大多只關注完井液的短期性能,難以預測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變化。例如,實驗室中常用的短期熱老化實驗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井筒環境,但由于實驗時間較短,無法準確反映完井液在長期服役過程中的化學降解程度和相分離情況。這種長期穩定性數據的缺乏,導致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對于完井液的長期性能評估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增加了鉆井工程的風險和成本。
核磁共振(NMR)技術的引入,為完井液熱穩定性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方向。該技術在微觀穩定性表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夠深入揭示顆粒分散性、乳液穩定性、聚合物降解等微觀機制。在顆粒分散性研究中,NMR 能夠清晰呈現固相顆粒在完井液中的分布狀態,判斷顆粒是否發生聚集以及聚集程度;對于乳液體系,可通過分析乳液中油相、水相的 NMR 信號特征,評估乳液的穩定性,及時發現破乳跡象;針對完井液中的聚合物成分,NMR 能捕捉聚合物分子鏈在高溫下的降解過程,從分子層面揭示聚合物性能變化的原因。
在長期穩定性監測上,周期性 NMR 掃描成為了監測完井液在長期靜置后相穩定性的有效手段。在完井液配制完成后,進行首-次 NMR 掃描獲取初始狀態下的微觀結構譜圖信息;隨后,按照設定的周期(如每月、每季度)對同一樣品進行重復掃描。隨著時間推移,若完井液發生相分離,沉降層與上層液體的 T?信號會出現明顯差異,研究人員通過對比不同時間點的 NMR 譜圖,能夠直觀地觀察到完井液的相分離過程、量化相分離程度,進而預測完井液在井筒中的長期穩定性表現,為油田作業方案的制定和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應用案例:漿料分散性穩定性評估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