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升密煉機18寸開煉機75升捏煉機18寸混煉機
混煉是橡膠加工工藝過程中較為重要一個組成部分之一,混煉可分開煉機、密煉機混煉。密煉機混煉還分高溫低溫之分,不同的設備、配方、硫化工藝、生產環境其混煉工藝也應該是不盡相同的。開煉混煉與密煉混煉各有不同的優缺點,開煉混煉存在著污染、分散不均、高溶點物質更難分散等不良因素,相對來說是低溫混煉,所以開煉混煉工藝后,需停放,使配合劑進一步擴散,在一般情況下是必須的,同時可以利用其低溫混煉的特點可以將包括超速促進劑在內的小藥同時一起加入混煉,所以開煉混煉的膠料有時其硫化T90比密煉加工的更加穩定。
密煉工藝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其重要的環節還是溫度、時間、壓力三方面的綜合控制。溫度控制是較為重要的一關,混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低溫三種方法、高溫混煉一般在130~150℃之間,其混煉工藝上是不能加入任何促進劑或硫化劑,一般適用于高速密煉機,如輪胎膠料中的用SI69偶聯白炭黑,其密煉溫度達到了150℃,并嚴格控制密煉時間。
中溫混煉一般溫度控制在110~135℃不等,不同的配方、工藝可以選擇不同的排膠溫度。實際上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都是選擇這個階段的混煉溫度,在這個混煉溫度階段操作有幾個特點:一是高溶點樹脂、投料袋等可以充分溶化有利于分散;二是一般溫度上升到這個階段大部分膠料已經混煉均勻可以排膠;三是在這個階段混煉是可以加入臨界活化溫度較高的促進劑品種一起混煉將有利于分散;四是膠料的門尼粘度容易控制。采用低溫混煉方的工廠也較多,可以使用與開煉混煉相同的加料程序。低溫混煉一般使用在較易混煉的、充油量較多的、補強劑結構較低的配合體系中。混煉工藝是一段較為重要的加工過程,混煉質量的優劣不但直接影響膠料的物理性能,而且還不能確保膠料的正常的門尼粘度,從而還會影響后段的硫化加工工藝及硫化速度。
7. 結束語
總之,橡膠密煉機自十九世紀初發明以來,一直作為橡膠工業生產中的關鍵設備而投入使用。當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橡膠輪胎市場需求量的增加,在提倡環保節能的大環境下,橡膠密煉機也開始向著環保節能的大方向發展,而大容量密煉機產品的出現也順應了這樣的發展趨勢。
橡膠的塑煉及塑煉工藝
55升密煉機18寸開煉機75升捏煉機18寸混煉機
將橡膠生膠在機械力、熱、氧等作用下,從強韌的彈性狀態轉變為柔軟而具有可塑性的狀態,即增加其可塑性(流動性)的工藝過程稱為塑煉。
塑煉的目的是通過降低分子量,降低橡膠的粘流溫度,使橡膠生膠具有足夠的可塑性。以便后續的混煉、壓延、壓出、成型等工藝操作能順利進行。同時通過塑煉也可以起到“調勻”作用,使生膠的可塑性均勻*。塑煉過的生膠稱為“塑煉膠”。如果生膠本身具有足夠的可塑性,則可免去塑煉工序。
塑煉的方法按所用的設備主要分為開煉機塑煉、密煉機塑煉和螺桿塑煉機塑煉。
①開煉機塑煉
利用開煉機前后兩個速度不同的輥筒形成的相對速度差所引起的撕拉力(剪切力),在逐漸縮小的輥距內對橡膠施以強烈的碾壓和撕拉作用。這種機械作用,扯斷了橡膠分子鏈,在空氣中塑煉還伴有熱和氧的裂解作用等,降低了橡膠的分子量,降低了粘流溫度,使其可塑性增大。
開煉機塑煉的影響因素有輥溫、輥距、轉速和速比、塑煉時間、煉膠容量、輥筒的工作長度、割刀次數和方式、膠料放置時間等。
②密煉機塑煉
將橡膠投到密煉機的密煉室內,對物料進行加壓。密煉室內兩個轉子以不同的速度相向回轉,使 被加工的生膠在轉子間隙中、轉子與密煉室壁的間隙中以及轉子與上、下頂栓的間隙中受到不斷變化的剪切、扯斷、攪拌、折卷和磨擦的強烈的捏煉作用。在高溫、快速和加壓的條件下很快的提高橡膠的可塑性(塑煉)。 密煉機的塑煉作用主要靠轉子機械作用和熱氧化裂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