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AO-F-2m3/h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成因
廢水水質
在廢水生物處理中,廢水本身就是微生物的培養基。因此,廢水水質和微生物的生理活動關系十分密切。從上面提到的兩種污泥膨脹來看,無不與微生物的生理活動有關。即污泥膨脹或是和微生物增殖有關(如絲狀菌性污泥膨脹),或者是由于代謝產物積蓄之故(如非絲狀菌性污泥膨脹)。由此可見,廢水水質是污泥膨脹成因中極為重要的因素。
關于廢水水質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有機物
對碳源的爭奪上,絲狀菌較菌膠團細菌更具有優勢。當水中碳源充足,菌膠團細菌和絲狀菌都能得到足夠的食物;而當水中的碳源較為缺乏時,由于絲狀菌有巨大的表面積,絲狀菌能更容易的爭奪到食物,絲狀菌膨脹往往發生在有機負荷偏低的活性污泥系統中。
(2)氮和磷營養物質
活性污泥微生物為了進行正常的生長、繁殖,除了需要碳源外,還需氮、磷等營養物質。氮、磷和碳之間應有適當的比例,一般經驗提出的比例通常為:BOD5:N:P=100:5:1。當廢水中氮、磷含量不足時,亦易發生污泥膨脹。如在活性污泥中,絲狀菌的表面積相對其他微生物來說要大些易于攝取底物。故當氮、磷含量相對BOD5的比例不足時,由于具有上述特點絲狀菌比其他微生物較易利用底物,仍能正常生活進行生長繁殖。而在這種情況下,活性污泥中其他微生物,由于氮、磷得不到滿足以致逐漸衰退,于是絲狀菌大量增加,導致了絲狀菌性污泥膨脹的發生。
WSZ-AO-F-2m3/h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另外,當廢水中氮、磷源不足時,相對而言就是碳源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糖類物質較多,代謝產物多糖類高黏性物質增加,使得活性污泥易于發生非絲狀菌性膨脹。
溶解氧
在曝氣池運行中,混合液的溶解氧濃度亦是個重要的問題,因為不同的微生物對溶解氧的要求亦是不同的。從以往的實踐經驗來看曝氣池中若溶解氧濃度太低是不利的,容易發生污泥膨脹的現象,雖然絲狀菌是好氧性細菌,但是它們和活性污泥中的其他好氧菌不同,在活性污泥的低溶解氧條件下大部分好氧菌幾乎不能繼續生長繁殖,但絲狀茵仍能適應這種環境并繼續生長繁殖,從而使得絲狀菌性污泥膨脹易于發生。而且即使將它們保持在相當長時間的厭氧狀態下,也不會失去活力,如一旦恢復好氧狀態,它們就會重新生長繁殖。據實際經驗一般應將溶解氧控制在不低于2 mg/L的水平,如2~4 mg/L,過高亦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