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屠宰污水處理方法
一、廢水的處理工藝流程
199=6308=6916
廢水**經格柵去除粗大顆粒的懸浮物及難溶性固體, 減少后續生化處理的有機負荷后,流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的均化, 再由泵提升氣浮池進行油脂和 COD 的去除, 并投加 PAC 和 PAM 混凝劑用以強化氣浮效果, 油脂可去除 95%以上, COD 去除率達到60%左右。氣浮出水進入缺氧反應池, 進行 TN 和 BOD 的去除, 然后進入串聯曝氣池( 串聯CMAS 曝氣池) , 對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 從而進一步降低 COD 及 BOD。曝氣池出水流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后, 即可達標排放。由二沉池排出的活性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缺氧池中, 剩余污泥則排入污泥濃縮池中進行濃縮處理, 經濃縮后的污泥脫水,干泥外運, 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再進行處理。
二、 典型工藝
(1)預處理
預處理部分主要包括:粗(細)格柵、沉砂池、隔油池、集水池、調節池和初沉池等。
(2)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是屠宰廢水治理工程的**,主要去除廢水中可降解有機污染物及氮等營養型污染物。生化處理部分主要包括厭氧處理和好氧處理。
①厭氧處理
屠宰與肉類加工廢水一般宜采用的厭氧工藝為: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或水解酸化技術。
②好氧處理
好氧處理宜采用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技術(SBR)或生物接觸氧化技術,有條件時亦可采用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
③消毒
屠宰場與肉類加工廠廢水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一般采用二氧化或次酸鈉進行消毒,消毒接觸時間不應小于30min,有效濃度不應小于50 mg/L。
可兼顧考慮廢水脫色處理與消毒。
(3)深度處理
地方**對廢水處理及排放有嚴格要求時應進行深度處理。達標排放廢水的深度處理宜采用生物處理和物化處理相結合的工藝,如曝氣生物濾池(BAF)、生物活性炭、混凝沉淀、過濾等。具體選用何種組合方式及相關工藝參數應通過試驗確定。再用水應以項目場內為主,廠外區域為輔。再用水用作廠區沖洗地面、沖廁、沖洗車輛、綠化、建筑施工等用途時,其水質應符合GB/T18920。
三、設計思路
根據屠宰污水特點和處理難點大體設計思路是:
(1)一級處理:排放的廢水先后流經粗細兩道格柵,主要去除較大懸浮物和漂浮物,防止污水提升泵等機械設備堵塞。然后流入隔油沉淀池,廢水中含有泥沙等,這些可通過自然沉淀去除,沉淀的泥沙定期用污泥泵打入污泥濃縮罐。油脂則漂浮在水面,可以人工撈出回收處理。由于其廢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以確保后續處理效果和運行穩定性,在處理工藝流程中設置調節池,以均化水質水量。保證系統平穩運行。還可以通過調節池均化其本身的酸、堿度,以使廢水的pH值滿足后續處理工藝的要求。廢水中含有的血污、油脂、油塊等,通過混凝氣浮得到有效的去除。
(2)二級處理:對于屠宰廢水中難降解、濃度較高的COD 、BOD ,預處理過程中不能去除,故二級處理采用生化處理,本設計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水解酸化池主要目的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以便在好氧過程中進一步得到去除。
(3)三級處理:好氧處理后的出水,溢流到沉淀池中,沉淀后上清水進入消毒池,沉淀池中的污泥定期用泥漿泵打入污泥濃縮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