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分類:碳水化合物分單糖、二糖、低聚糖、多糖四類。糖的結合物有糖脂、糖蛋白、蛋白多糖三類。
* | BR,90% | 100毫克 | 89250-26-0 | RT |
糖類化合物由C(碳),H(氫),O(氧)三種元素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為 分子式
2:1,與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樣,故稱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這類化合物稱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來發現有些化合物按其構造和性質應屬于糖類化合物,可是它們的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脫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甲醛、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組成雖符合通式Cm(H2O )n,但結構與性質卻與糖類化合物*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這個名稱并不確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另外像碳酸(H2CO3)、碳酸鹽(XXCO3)、碳單質(C)、碳的氧化物(CO2、CO)、水(H2O)都不屬于有機物,也就是不屬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為人體提供熱能的三種主要的營養素中zui廉價的營養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兩類: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單糖、雙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
碳水化合物一般的化學表達式為C6H12O6。
糖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以研究糖的化學性質以及化學反應為主的一門科學。由于糖的結構是多羥基醛酮化合物或其半縮醛結構,因此糖化學主要研究了糖分子內部的這些相關性質。部份醛糖能氧化為羧酸。以下是主要其牽涉的化學反應:
糖類縮醛化:指糖類形成縮醛的作用。
氰醇反應:指醛糖或酮糖與氰或腈發生反應,形成氰醇。
Lobry-de Bruyn-van Ekenstein轉化:醛糖-酮糖兩者間轉換的異構化作用。
阿馬道里重排:指被氮取代的醛糖胺轉變成1-氨基-1-脫氧-2-酮糖的同分異構重排反應。
內夫反應:指一級或二級硝基化合物負離子在酸中水解,生成醛糖或酮糖和一氧化二氮的反應。
佛爾遞降反應:使醛糖碳鏈縮短的常用反應之一。
柯尼希斯-克諾爾反應:用糖基鹵化物和醇生成糖苷的取代反應。
有些糖類可以斐林試劑偵察,醛和還原糖會產生紅褐色的氧化亞銅。
重樓皂苷 Ⅵ 含量測定 111592-200402 10mg
重樓皂苷 Ⅶ 含量測定 111593-200402 10mg
總銀杏酸(套) 鑒別 111594-200603 30mg
黃芩素 含量測定 111595-200905 20mg
胡黃連苷-Ⅱ 含量測定 111596-200402 20mg
*酯甲 TLV掃描法 含量測定 111597-200503 20mg
脫水*內酯琥珀酸半酯 含量測定 111598-200807 20mg
丹參酮ⅡA磺酸鈉 鑒別 111605-200301 20mg
芒果苷 含量測定 111607-200402 20mg
金龍膽草提取物 鑒別 111608-200301 500mg
甘草苷 含量測定 111610-200604 20mg
苯* 鑒別 111615-200301 20mg
牛磺酸 含量測定 111616-200301 20mg
二甲基甲酰胺 內標物 111617-200602 0.5ml
* 鑒別 111618-200301 50mg
氧化鋅 UV法含量測定 111619-200301 100mg
硒 含量測定 111620-200301 100mg
油酸 含量測定 111621-201004 0.2ml
* 含量測定 111622-200602 0.2ml
柯里拉京 含量測定 111623-200301 20mg
α-亞麻酸甲酯 含量測定 111624-200602 0.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