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為深入推進污染源自動監控安裝、聯網、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工作,進一步規范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維護、打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提高自動監測數據質量,根據《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安徽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結合現行的《污染物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
標準(HJ212-2017)》,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了《安徽省污染源自動
監控系統數據傳輸技術協議(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
近年來,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在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執法監管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生態環境部門監控系統聯網,是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的重要手段,是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 法治污”的重要抓手。
2018年以來,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智慧監管新模式,全力推進污染源自動監控安裝、聯網、運維監 管“三個全覆蓋”工作,在規范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維護、打 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以及提高自動監測數據質量等方 面均取得了較好成效。與此同時,現有數據傳輸技術規范要求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等問題制約了安徽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的進一步發展與規范,迫切需要在《污染物在線自動監控(監 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212-2017)》的基礎上出臺安徽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數據傳輸 技術協議(試行)》予以解決。
為了規范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自動監測設備工作狀態參數以及排污單位生產工況參數的傳輸,提高自動監測數據質量,探索生態環境智慧監管,特制訂本協議。
本協議內容參考:污染物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212-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75-2017);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76-2017);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 等)安裝技術規范(HJ 353-2019);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 等)運行技術規范(HJ 355-2019);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儀技術要求(HJ447-2009);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記錄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378-2007);環境信息系統集成技術規范(HTT418-2007)等文件編制而成。
本協議規定了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通訊接口及傳輸協議, 明確監測數據、數據標記信息、工作狀態、工作參數和生產工況參數的傳輸要求。本協議適用于安徽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協議未作規定的數據傳輸需符合 HJ212 協議。
本《協議》共分為七章,分別為總則、編制依據、通訊接 口、傳輸協議、Modbus RTU 通訊協議、HJ212 通訊協議以及附錄。
第一章總則介紹《協議》編制目的與適用范圍;第二章編制依據介紹《協議》引用的技術文件;第三章通訊接口介紹《協議》采用的通信標準;第四章傳輸協議介紹自動監測設備、DCS 系統與數采儀 的通信方式;第五章 Modbus RTU 通訊協議介紹自動監測數據、自動 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和工作參數的傳輸代碼以及通訊實例;第六章 HJ212 通訊協議介紹自動監測數據標記符號及火電、水泥、造紙行業生產工況標記符號;第七章附錄介紹 HJ212 協議數據通訊實例。
通訊接口:
自動監測設備、企業 DCS 系統應采用 RS232/RS485 串行通信標準與數采儀進行數據通信。
傳輸協議:
自動監測設備、DCS 系統與數采儀的通信方式推薦使用 Modbus RTU 標準, 數采儀與生態環境部門監控平臺通信方式未做特別說明的應符合 HJ212 協議。MN 號仍然采用 14 位編碼,分析儀器與數采儀時間應與北京時間保存同步。 現場端信息編碼表(見 6.4)所列設備參數為必傳項,其他設備參數為選傳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