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2022年5月26日,由機械工業
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青年科學家項目“精密加工核心部件性能參數在線監測與質量保障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以網絡會議方式成功召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領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項目主管張家林,本項目申報推薦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技工作部劉前軍處長蒞臨本次會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來斌教授,項目責任專家、浙江萬豐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鄭建明教授級高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標準工作部主任譚湘寧,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黃祖廣教授級高工,西安交通大學趙明副教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部于英揚研究員,浙江理工大學李湘生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高虹高級會計師,原科技部機關服務中心邵世才研究員等專家組成專家評審組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審查。
會議由儀綜所梅恪副所長主持。張家林主管首先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的背景和國家有關政策,希望項目組能夠按照任務書和實施方案的要求,加強項目技術成果的落地應用。劉前軍處長對項目的成功申報表示祝賀,他指出本項目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推薦的首批青年科學家項目,并對儀綜所在青年科學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任羿副所長和中國計量大學質量與安全學院王強書記分別代表項目參與單位表態,將全力做好本項目的實施工作。
會議推薦張來斌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并主持項目實施方案論證。項目負責人儀綜所標準化室主任王成城介紹了項目的整體情況、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和研究進展,任務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實施方案及當前研究進展。專家組充分肯定了項目的重要意義,對由青年專家組成的項目組提出了期望,從技術和財務兩方面進行質詢和建議,并一致通過了項目實施方案。項目組鼓勵青年專家團隊細化研究方案和對象,注重項目的落地應用,力爭在科研攻關、標準研制、平臺開發等方面實現突破。
精密加工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標準,而測控系統作為核心部件,是精密加工的指揮官與節拍器。本項目依托數字孿生模型虛實映射的特性,最大程度上模擬運行環境,提升建模的訓練數據集,從而提升性能退化模型的準確性,依托數字孿生模型實時交互的特性,建立滿足加工過程實時性的校準與補償算法,實現在線校準與補償。以標準制定固化研究成果,以系統開發支撐應用驗證,從而實現測控系統質量提升的數字化、模型化和平臺化發展趨勢。
近年來,儀綜所以儀表運維和“控診融合”為技術研究方向,開展裝備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壽命預測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開發“儀創云”平臺和“云維”系統,建立工業智能與預測性維護實驗室,能夠對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減速機、工業儀表開展預測性維護服務,廣泛應用于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航空航天、工業自動化等行業,同步編制了首項預測性維護國際標準與國家標準,在智能運維技術方向上,已獲得10余項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支持,服務行業企業超過200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