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北京智匯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的國家標準計劃《工業廢
水處理回用設施運行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發布,并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2023年4月21日。
當前,我國工業廢水處理回用取得不錯的成效,工業企業及工業園區廢水回收利用項目也越來越多,廢水重復利用率逐漸升高。2023年1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2021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12年下降45%。
但是,工業廢水回用仍面臨著很大的技術挑戰,特別是廢水處理回用設施的運營存在系列問題,需加以規范及引導。當前我國已經頒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技術規范,而現有的關于工業廢水處理回用設施的國家標準,主要集中在工業廢水回用工程處理的工藝設計和技術選擇,并無直接針對工業廢水處理回用設施運營的相關規范。
同時,《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和《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等最新的政策文件均要求突出標準引領,盡快修訂污水資源化利用相關裝備、工程、運行等標準,加快制修訂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管理、評價等標準。
因此,亟需通過制定本標準對工業廢水處理回用設施進行規范和管理,提高全國工業廢水處理回用設施的運營管理水平。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參考GB 2894 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 7231 工業管道的基本識別色、識別符號和安全標識;GB/T 20103 膜分離技術 術語;GB/T 32327 工業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評價導則;GB/T 37894-2019 水處理用臭氧發生器技術要求;DL/T 572-2010 電力變壓器運行規程;SL219 水環境監測規范等文件內容編制。
本文件規定了工業廢水回用工程運行管理的工作內容,包括運行管理、工藝設施運行維護、電氣與自動化系統運行維護、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水質檢測和回用水安全管理、環境、健康、安全(EHS)管理要求等。本文件適用于工業廢水回用工程的運行管理。
一般規定:
1.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2.應定期檢查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所有規章制度應嚴格執行。
3.工業廢水回用工程宜包含(不限于)以下運行管理制度:
a) 崗位責任制:明確運行管理部門、主管領導、主管人員、操作人員、化驗人員和維修人員,建立各部門、人員崗位責任制等。
b) 水質檢測制度:每班應對進水和產水重要參數(如濁度、COD、硬度、堿度、PH、電導等)進行檢測,對進水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不同系統所需記錄參數不同。
c) 崗位培訓制度:應建立崗位培訓制度,規定培訓對象、時間和內容等。
d) 工藝操作規程:應有工藝系統流程圖、各崗位安全及運行操作規程、巡視路線圖和巡視要求、系統啟運與停運操作程序、相關工藝段的參數控制范圍等。
e) 設備使用維護制度:應定期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做好設備運行記錄。
f) 交接班制度:應建立交接班制度,規定交接程序和內容。交接班應逐項進行,交班內容確認無誤后,雙方應有相應的記錄及簽名。正在處理故障時,不宜交接班。
g) 運行故障報警管理規程:應建立運行故障報警管理規程,規范報警內容,制定故障處理處置預案。
h) 設備和器材管理制度:各項設備安全管理與日常維護保養,定期的大、中、小修內容和設備檔案記錄,藥品和備品備件的管理。
i) 安全管理制度:為保障安全生產、控制風險、將危害降到最小,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詳見第9章。
工藝設施運行維護要求一般規定:
1.應對工業廢水回用處理過程中的工藝參數進行監測、記錄和動態調整,確保回用水水質、水量和水壓滿足回用水標準。
2.應建立設備臺賬,按單元劃分管理責任人,并應掛牌標示。
3.設備的啟動、停機、清洗、維護應按照批準的操作規程進行。
4.應定期檢查、維護和保養設備,根據設備運行情況制定大、中、小修計劃。設備完好率不應低于95%,備用設備應處于良好狀態。
5.系統日常運行中,設備、閥門和管道的表面應保持整潔,無明顯銹蝕,無跑、冒、滴、漏、堵現象。
6.運行管理規章制度、運行操作規程、定期巡視路線圖、配電系統模擬圖、消防通道示意圖等宜制成圖板張貼上墻。
水質監測:
1.使用再生水的工業用戶對水質主要項目(pH、懸浮物、濁度、色度、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溶解性總固體、余氯、糞大腸菌群)的監測頻率應每日一次。如原水水質或工藝流程發生較大變化時,應根據需要調整檢測項目和頻次。
2.水樣的采集、保存方法應符合 SL 219-2013 中的規定。
應急預案:
1.應制定應急預案,并按規定進行備案。
2.應對應急預案進行定期評估及修訂,修訂后的應急預案應及時備案。
3.應按應急預案要求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備相應的物質裝備并定期檢查維護,建立應急預案檔案。
4.應按要求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并評估演練效果。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