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提標改造愈發火熱的同時,給
污水處理產業帶來了諸多新增量:工業廢水處理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污水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廢水治理是一個永續性的增長點和多觸角的技術載體。與城鎮污水不同,工業污水因其污染物濃度高、種類多、成分復雜及難處理等特點,需經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入城鎮污水管網或環境中。在環保力度不斷趨嚴的背景下,工業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工業用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工業廢水處理需求將不斷增長。
五年前,兩份被外界解讀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和“向水污染宣戰的行動綱領”的頂層設計相繼發布,預示著工業廢水處理迎來精細化監管。前者提出,到2020年,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第三方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后者則從多個角度對工業廢水處理提出考核要求,通過制定重點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實現整治水污染的目標。
可以說,國家宏觀層面、行業中觀層面相關政策密集的出臺,為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前述嚴格控制排放、加強監管、加大處罰力度的政策措施,開始令沉寂已久的工業廢水治理市場重現生機,其中主要分布在石化、電力、造紙、冶金及紡織領域。此前,國家披露的工業行業多達42個,其中30余個工業行業的廢水規模小于總量的5%,行業格局天然分散。
由于工業廢水種類較多,處理工藝較為復雜,當前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主要由工業廢水治理運營服務及工業廢水工程投資兩部分組成。從細分行業來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工業廢水治理運營服務年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國內券商預測,到2020年,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758億元。
業界普遍認為,其中工程建設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而第三方運營市場規模具有上升空間。隨著“退城入園”趨勢的加速,未來環保公司拓展工業廢水第三方治理的業務將主要其中在工業園區及一些獨立的大型企業。目前很多環保企業均積極與一些規模、體量較大且支付能力較好的工業企業洽談第三方運行模式。
市場無疑是誘人的,但入場并不那么容易。不同的工業,產生不同性質的廢水,同類工業如果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廢水性質也不同。工業廢水情況不一,需要的是包括資金、規劃、技術、管理等在內的綜合能力的較量。單一的技術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因此工業廢水處理企業需通過應用水處理的綜合技術,以交叉、互補、協同等方式進行集成化研究。
不過正因為技術門檻高,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可以擁有一席之地。大部分行業內企業由于技術儲備或者自身專業定位的限制,均專注于其中某一項或者某幾項系統設備。根據初步統計,我國規模以上污水處理企業數量為300多家,這些企業構成了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供給主體。而這為那些具備雄厚資本和豐富資源的“圈外”企業提供了搶占工業廢水處理市場的機會。
隨著污染排放
標準進一步提高,預計在三到五年之間提標改造市場可能再度興起,工業廢水處理等相關細分領域將迎來利好。在技術處理路徑方面,研制開發低磷或無磷非氮、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環境友好型水處理化學制品將成為工業廢水處理的主流研究方向。在市場競爭方面,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以其他競爭要素為依托,在已有的業務范疇上精細化、專業化也將成為企業布局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關鍵秘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