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領域對于精準測量測試的需求與計量供給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的矛盾日益突出,量值傳遞溯源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計量監管體系還需進一步改革創新。先行的國家
標準《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19)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17(英文版),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最具權威性的實驗室管理體系通則,包含了實驗室能夠證明其運作能力并出具有效結果的要求,但是無法解決目前計量管理中尚存在一些問題。
傳統的電力計量實驗室:
檢測業務未有有效協調,業務與體系協同不足,存在超能力范圍風險;
計量實驗室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低;
各系統相互獨立,無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聯合運行,設備互聯互通程度低,形成檢測數據孤島,數據自動采集難:
檢測數據未充分利用,數據價值挖掘不足;
客戶服務渠道單一,對外服務模式多為線下。
智慧計量實驗室的建設已然成為未來數字時代電力計量實驗室建設的必然趨勢。
升級為智慧計量實驗室
為了設計量技術監督體系,保障計量器具裝備質量。國家電網公司依托電科院信息內網、信息外網和檢測云,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通過儀器設備數字化改造、實驗室環境數字化改造、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計量實驗室,實現檢測業務線上化、檢測過程自動化設備互聯數字化、數據提取智能化、計量數據標準化、客戶服務智慧化、體系管控數字化、數據應用智慧化。據悉該項目最初是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計量研究所與深圳市國電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合作的。
圖1 計量智慧實驗室建設目標
國網智慧計量實驗室數字化的建設大幅減輕了實驗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加強了實驗活動的數字化量化監管,進一步實現實驗室管理上的信息化、智能化。
計量智慧實驗室建設時間線
國網科技項目
早在2021年,國家電網公司就立項科技項目《計量實驗室全場景感知與檢測數據共享融合技術研究及應用》,并預計一直持續到2023年年底。該項目研究計量實驗室全場景感知與檢測數據共享融合技術,重點突破計量實驗室全要素、試驗檢測全過程的場景信息感知和智能物聯技術以及數據的內容識別、特征提取和共享應用等關鍵技術瓶頸,實現計量實驗室全要素和全過程信息的自動感知、采集與廣泛互聯,實現試驗檢測設備及數據的統一規范化可信接入與共享。
已在多個地方試點使用
2022年年初,國網計量中心智慧計量實驗室已在遼寧、河南、四川、江西等網省試點應用;覆蓋了交流
電能表、直流電能表、電測、互感器等。2022年11月02日,山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發布“智慧計量檢測實驗室”數字化平臺建設項目3包公開招標公告(第三次公告),最終由湖南華美信息系統有限公司中標。
國網計量中心實驗室可視化監控平臺
2022年11月30日獲悉,國網計量中心自主研發的“實驗室可視化監控平臺”正式完成部署,實現實驗室人員、設備及試品、環境、安全防護、業務運行等多維度計量體系要素的監控預警,標志著國網計量中心“智慧實驗室”建設又邁上新臺階。該平臺取代了實驗室傳統的管理模式,在實驗過程中,可實現環境信息的自動采集、人員操作的可視化追溯以及違規操作等安全因素的智能化監管,為實驗業務智能化、數字化提供綜合保障。
據了解,實驗室可視化監控平臺可常規化開展高電壓大電流檢定校準實驗;實驗人員及訪客通過AI識別門禁授權進入,聯動視頻監控及人臉識別功能,記錄實驗區人員流動軌跡;基于射頻識別技術,在設備及樣品表面張貼定制化RFID電子標簽,實現實驗室設備及樣品出入智能化管理,提高采樣和樣品流轉效率,避免樣品丟失、損壞的風險;在實驗室部署環境檢測傳感器,實時采集監控實驗室的各種環境數據,并與空調和通風設備聯動調整實驗室環境。在安全方面,部署激光對射安全電子防護圍欄,對高壓實驗區域進行實時安防。系統還可以實時同步實驗室標準器檔案和溯源數據,生成標準器穩定性曲線,監測標準器計量性能變化。
無錫市檢驗檢測認證研究院《智慧計量實驗室建設指南》團體標準
2022年,無錫市召開《智慧計量實驗室建設指南》團體標準起草會議,該標準通過規范智慧計量實驗室的功能、實驗室架構、應用、安全等各種通用要求,有效助力計量機構規范智慧計量實驗室的規劃和建設,將在加快推進智慧計量實驗室的推廣和應用上發揮重要作用。
數字時代需求和技術創新發展,給計量行業帶來與日俱增的機遇和挑戰。如果說計量數字化的關鍵在于數據流通,那么數據流通的可信度,安全性,及時性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智慧計量實驗室的發展或將更新電力計量設備的檢測方式,成為電力計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