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為更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落實《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加速綠色低碳技術升級,科技部社發司委托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組織編制了《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并于2023年9月11日正式公布。為持續宣傳推廣《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成果,引導綠色低碳技術發展,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將陸續在官微推送目錄成果信息,敬請關注。
水污染治理領域
01.技術名稱
02.適用范圍
中小規模城鎮污
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工業廢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03.技術內容
技術原理
高效節能模塊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主體設備為多級環狀結構,池體內通過鋼結構壁板分隔出內圈和外圈兩個主體部分。外圈設有曝氣組件和推流裝置,通過精準曝氣技術調控外圈的厭氧區、缺氧區和好氧區;內圈通過三相分離器將沉淀區和好氧區疊加,形成好氧沉淀區,取代了傳統的二沉池。在好氧沉淀區中,三相分離器實現氣、水、污泥的分離,污水進入深度處理單元;分離后的氣體由集氣罩收集后形成氣提,帶動混合液回流。污泥直接通過重力回流至好氧區,穩定運行時模塊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泥濃度提高至5.0g/L——10.0g/L,增強了對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三相分離技術上下組合式的結構使沉淀區布水方式更加均勻,沉淀區表面負荷可達1.5m3/(m2·h)——2.5m3/(m2·h),抗沖擊能力強,沉淀效果好。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高效節能模塊裝配式污水處理集成系統工藝流程圖
主要創新點
(1)開發了無動力自循環回流及高效分離沉淀技術,減少污泥回流泵及二沉池的設置。設置特殊三相分離結構替代傳統二沉池,保障出水SS達標,并避免產生二沉池厭氧釋磷及浮泥等問題;結合氣體收集系統形成的氣提作用實現泥水混合液的無動力回流,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加強泥水混合效果,提高生物處理效率。
(2)開發了智能分組曝氣控制系統實現系統的高效脫氮。外圈設置智能分組曝氣控制系統及在線監控系統,根據實時監測的水質結果及系統設計的邏輯算法,適時自動調整曝氣量或開關曝氣組,達到設計的缺氧環境及缺氧容積,實現了系統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保證了脫氮的穩定性。采用了立式、圓環集成化結構,減少外圈流態驅動力點,減少推流器的使用。
(3)裝配式組成,占地面積小,選址靈活,可采用衛星分布模式建設。
04.污染治理或環境修復效果
可節省20%投資、減少2/3占地、縮短3/4建設周期、降低25%運維成本。以肇慶四會市碧海灣裝配式污水處理廠項目為例,出水水質穩定達到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噸水電耗0.12kW·h——0.14kW·h。
05.技術示范情況
該技術已在廣東、貴州、山西、湖南、北京、上海、甘肅、海南等地的污水處理項目應用。
肇慶四會市碧海灣裝配式污水處理廠項目,處理規模10000m3/d,工藝流程為:污水提升泵站→格柵沉砂→集水井→模塊化裝配式污水生化處理系統→纖維轉盤濾池→出水。項目占地約1650m2,30天內安裝調試完成,40天內投產運營。利用智慧水務信息管理平臺,可實現遠程智能控制,運行自動反饋。
06.投資估算
肇慶四會市碧海灣裝配式污水處理廠項目總投資2096萬元,其中設備投資1497.5萬元,技術壽命50年以上。
07.投資回收期
肇慶四會市碧海灣裝配式污水處理廠項目投資回收期2.8年。
08. 技術成果轉化推廣前景
該技術采用模塊裝配式建設方式,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沿原有污水管網進行衛星式排布,或者沿用污水處理廠原有廠區與池體進行擴容改造,既能分擔污水總量壓力,降低投入費用,又能合理利用城市稀缺土地資源,應用前景廣闊。
來源|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技術部
原標題: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 |(四)高效節能模塊裝配式污水處理集成系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