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 近日,我所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碳基資源電催化轉化研究組(523組)宋月鋒副研究員等,聯合復旦大學汪國雄教授團隊、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劉美林院士團隊,在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陽極高溫析氧反應(OER)方面取得新進展。合作團隊聚焦鈣鈦礦陽極A位離子有序性對高溫OER性能的影響,系統揭示了PrxBa2-xCo2O5+δ體系中離子有序-無序轉變對微觀結構及電催化性能的影響。
SOEC具有電流密度高、法拉第效率高、過電勢低等優勢,被認為是二氧化碳(CO2)減排和能源轉換的關鍵技術之一。鈣鈦礦氧化物是常見的SOEC陽極材料,然而,陽極離子有序性對OER反應速率的影響尚不明確。

在本工作中,科研人員通過制備兩種不同鐠(Pr)含量的PrBaCo2O5+δ(PBCO-1.0)和Pr1.5Ba0.5Co2O5+δ(PBCO-1.5)陽極材料,結合同步輻射X射線粉末衍射(SXRPD)、高角環形暗場掃描透射
電子顯微鏡(HAADF-STEM)、X射線吸收譜(XAS)及18O同位素交換實驗等多種手段,深入剖析了A位離子有序-無序轉變誘導的電子結構變化及對高溫OER動力過程的影響。
研究表明,隨著Pr含量從1.0增加到1.5,PrxBa2-xCo2O5+δ晶體由有序四方相(P4/mmm)轉變為無序正交相(Pnma)。這一轉變打破了鈷-氧(Co-O)局部配位環境的對稱性,增強了Co 3d與O 2p之間的軌道雜化,從而提升了氧離子遷移效率,并加速了表面氧交換反應速率。電化學測試表明,在800 °C、1.6 V條件下,PBCO-1.5陽極的電流密度達到2.29 A cm-2,表現出優異的高溫OER性能和穩定性。
該研究從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闡明了鈣鈦礦A位離子有序性對高溫OER反應路徑和速率調控機制,同時為高性能SOEC陽極材料的理性設計提供了參考。
相關成果以“Breaking the Ion Ordering in Perovskite Anode for Enhanced High-Temperatur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tivity”為題,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該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523組博士后于麗娜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博士研究生胡學禹。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文/圖 于麗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