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根據中國
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下發的中儀協[2023]24號文件,《低壓配電臺區互濟裝置技術要求》被列入2023年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制定計劃項目。現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特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社會各界對標準內容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意見反饋郵箱:107343204@qq.com,截止時間2024年6月30日前。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要求起草。
本文件對低壓配電臺區互濟裝置的環境適應性要求、機械要求、電氣要求、電磁兼容性等技術要求,相關參數、指標的設定是依據了應用場景的物理環境條件、電氣環境條件,以及相關國家、行業標準制定的,其中環境適應性要求引用了DL/Z 1697-2017《柔性直流配電系統用電壓源換流器技術導則》、NB/T 32004-2013《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規范》等相關要求;機械結構要求引用了GB/T 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等相關要求;電氣要求引用了GB/T 30152-2013《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配電網檢測規程》、GB/T 35727-2017《中低壓直流配電電壓導則》、GB/T 3859.1-2013《半導體變流器 通用要求和電網換相變流器 第1-1部分:基本要求規范》、GB/T 12326-2008《電能質量 電壓波動和閃變》、GB/T 15543-2008《電能質量 三相電壓不平衡》等相關要求。
本文件要求了低壓配電臺區互濟裝置的的技術要求、功能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220V/380V低壓配電網臺區互濟裝置的設計、制造、運輸。
環境適應性:
環境溫度和濕度。裝置在使用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應滿足DL/Z 1697-2017的要求。
海拔。裝置安裝地點的海拔不超過2000m。如果安裝場所的海拔大于2000m時,需考慮電氣介電強度的下降。
污染等級。裝置應滿足NB/T 32004-2013中污染等級3的試驗要求。
鹽霧要求。裝置裸露部分應滿足GB/T 2423.18-2021中的試驗要求。
交變濕熱要求。裝置應滿足GB/T 2423.4-2008中的試驗要求。
監測功能:
裝置監測以下電氣量信息:
a)交流側:電網交流電壓、頻率、裝置交流電流;
b)直流側:裝置直流側線路直流電壓、裝置直流電流;
c)裝置可計算交流側有功功率、無功功率、三相不平衡度、諧波畸變率等,直流側有功功率等。
臺區互濟功能:
多個臺區通過裝置互濟運行時,裝置至少有一個換流單元采取功率互濟控制方式,且至少有一個換流單元采取功率互濟控制方式。
裝置可通過本地控制、遠程控制兩種方式實現臺區互濟。
本地控制:裝置可根據臺區配變負載率、臺區電壓等信息控制臺區間互濟功率;
遠程控制:裝置可接受配網主站控制指令,控制臺區間互濟功率。
直流穩壓功能:
多個臺區通過裝置互濟運行時,裝置至少有一個換流單元采取功率互濟控制方式,且至少有一個換流單元采取功率互濟控制方式。
多個臺區通過裝置互濟運行時,裝置至少有一個換流單元采取直流穩壓控制方式。
在換流單元容量范圍內,裝置能夠維持直流側電壓穩定。
電能質量治理:
在裝置容量范圍內,裝置具備以下電能質量治理功能:
a)配網無功補償及電網穩壓;
b)三相不平衡電壓治理;
c)三相不平衡電流治理。
防孤島功能:
當臺區斷電時,該臺區內裝置的換流單元能夠主動檢測并脫離電網,避免臺區形成孤島狀態。
對于實現三個及以上臺區互濟運行的裝置,當單一換流單元退出運行時,不影響其他臺區互濟功能。
當電網恢復供電時,裝置能夠自動恢復。
休眠功能:
當裝置不需要電壓調節、電能質量治理和臺區互濟時,可主動降低自身損耗,進入節能模式。節能模式時不能影響交流電網正常工作。當滿足運行條件時,裝置應自行開機運行。
通過制定本標準,可規范低壓配電臺區互濟裝置的功能、性能要求,實現互濟裝置標準化,易于實現備品備件替換以及產品質量管控,降低互濟裝置采購成本。
該標準可高效開展低壓配電臺區柔性互濟調控,保障低壓臺區供電質量,為分布式光伏的友好并網提供支撐,并能緩解用戶側高/低電壓問題,有助于提升偏遠地區、含高滲透率分布式光伏臺區的供電質量。(更多內容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