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數據】近年來,隨著城鎮化、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水、電、氣、熱”行業的智能化建設與改造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也為相關表計企業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水、電、氣、熱”計量行業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20家,它們的業績表現能夠全面反映行業的總體發展狀態。為此,儀表網整理了寧水集團、林洋能源、威星智能等25家“水、電、氣、熱”四大領域企業2024年度經營數據,深入剖析我國表計產業近年來的發展脈絡。

從營業收入來看,2024年度,寧水集團、林洋能源、威星智能等25家企業總營收達560.69億元。25家企業中營業收入達10億元以上的有15家,分別為寧水集團15.01億元、三川智慧14.73億元、炬華科技20.29億元、迦南智能10.14億元、真蘭儀表15.01億元、海興電力47.17億元、金卡智能30.66億元、三星醫療146億元、林洋能源67.4億元、威星智能12.97億元、威勝信息27.45億元、東軟載波10.3億元、科陸電子44.3億元、友訊達10.1億元,營業收入十分亮眼。
從營業收入同比變化來看,25家企業中有13家實現了增長,其中增長最多的為三星醫療達27.38%,其次為新聯電子達23.94%,威勝信息達23.35%。12家營收出現了下滑,其中下滑最多的為三川智慧達35.52%,其次為匯中股份達18.07%,新天科技達18.07%。這些企業在公告中表示,營業收入下滑主要是由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漲所致。
從歸母凈潤來看,2024年度,寧水集團、林洋能源、威星智能等25家企業歸母總凈利潤達68.29億元。25家企業中,歸母凈利潤達1億元以上的有13家,其中凈利潤最高的為三星醫療達22.6億元,其次為海興電力達10.02億元、林洋能源達7.53億元、炬華科技達6.65億元、威勝信息6.31億元。歸母凈利潤出現虧損的有三家,分別為科陸電子虧損4.64億元,鼎信通訊虧損2.42億元,秦川物聯虧損0.65億元。
科陸電子表示,報告期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如下:1、報告期內,公司計提光明智慧能源產業園折舊攤銷費用約0.7億元,同時受儲能研發投入加大,對應薪酬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同比增加;報告期內,因埃及鎊匯率大幅下跌產生匯兌損失約1.1億元,同時受公司有息負債融資成本下降等因素影響,財務費用同比下降。2、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應收款項、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和減值測試后,擬計提相應的信用減值損失及資產減值損失約3.4億元,減值損失同比增加。3、本報告期營業外支出同比大幅減少。4、本報告期因新能源車輛處置、政府補助等事項產生非經常性損益約5,000萬元。

從歸母凈利潤同比變化來看,25家企業中有13家實現了增長,其中增長最多的為新聯電子達330.77%,其次為先鋒電子達247.40%。新聯電子表示,公司凈利潤增長主要系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所致。
先鋒電子2024年年報顯示,盡管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但扣非凈利潤的下滑和營業總收入的微降暴露出公司核心業務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公司需要在智慧燃氣領域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同時在新興領域加大投入,以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從向全體股東擬派發現金紅利來看,25家企業中擬派發現金紅利在1億元以上的有8家,分別為三星醫療12.46億元、林洋能源5.47億元、海興電力3.4億元、威勝信息2.55億元、金卡智能2.08億元、炬華科技2.06億元、真蘭儀表1.02億元、新聯電子1億元。
持續穩定的分紅被視為上市公司經營穩健、盈利能力強的重要信號,可增強市場對其內在價值的認可。新“國九條”明確,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2024年11月發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提出,鼓勵董事會根據公司發展階段和經營情況,制定并披露中長期分紅規劃,增加分紅頻次,優化分紅節奏,合理提高分紅率。
在政策引導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意識到股東回報的重要性,分紅積極性顯著提升。其中,有些公司雖然業績出現一定下滑,但仍然進行穩定的現金分紅。比如寧水集團、匯中股份、新天科技、三川智慧、邁拓股份、山科智能、萬勝智能等企業仍堅持向股東分紅,向市場傳遞出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2024年度,在政策利好、行業向“新”發展、公司加速“出海”等推動下,“水、電、氣、熱”領域不少企業經營業績表現亮眼。這不僅包括新市場的拓展和新業務的開發,還包括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或進行技術創新,增加產出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業績提升,以及通過優化成本結構、提高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益,降低成本并提升盈利能力,從而實現業績增長。
但是受國內宏觀環境政策調整、市場波動、行業競爭加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仍有不少企業經營業績出現下滑,暴露出公司核心業務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
隨著國內生產總值的穩步增長,消費、投資、出口、設備更新等領域的協同發力,“水、電、氣、熱”領域企業將迎來提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同時,企業積極調整經營策略,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優化管理降低成本,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有望在2025年取得良好的業績成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